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 杜芳琴著.pdfVIP

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 杜芳琴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妇女史学科化建设的 理论思考 本文尝试从 中外 比较的视野上对 中国妇女史学科化建设的理 论和方法进行本土化 的探索;由于笔者 的专业兴趣所在,更侧重于 对前近代历史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做为本土化立论的根基 。 回顾与展望:研究状况和理论需求 (一 )妇女史研究状况 回顾 两个高峰:二、三十年代  新 时 期 二、三十年代 的妇女史研究 从新 文 化 运 动 引发 的思想 启 蒙和 召 唤社会 革命 ( ,到革命低潮期的社会改 良主张 ( ,再 到 民族救 亡运动( 的历史变化,与之相对应 的,在妇女史的研究 关注点上,也从解放妇女以促进社会变革所著的 “压迫 解放” 模式的妇女史(以陈东原的 《中国妇女生活史》为代表 ),到将妇女 作为社会 问题(与劳工 问题相并列 )的“问题 改 良”模式的妇女 社会史 ,如娼妓、奴婢、婚姻家庭(族 )等社会史 的探索(以王书奴 的 (中国娼妓史》和陈顾远的 《中国婚姻史为代表 ),再到将妇女视为 一种力量投入救亡的 “英雄 贡献 ”模式的对女英雄 的宣扬(如 花木兰 ,左 良玉等 )。这三种研 究分别反 映出的对妇女看法倾 向依 次为:妇女受压迫 以呼唤革命 ,妇女是 问题 以改 良社会 ,妇 女有能 力 以张扬贡献 。 新时期的妇女史研究:不同背景下的妇女史写作 年 以来 ,新中国的男女平等的立法和意识形态对妇女史 研究的影响,一方面认为妇女 已经解放,妇女史研究已无太大 的现 实必要而沉潜,另一方面也偶尔从历史 中寻找著名妇女的贡献,如 黄道婆和冼夫人等 以宣扬妇女的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 妇女研究在 年代 中期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 ,妇女史成为其中活 跃的一支 ;另外社会史对妇女的关注延续了二、三十年代的传统。 还有 ,妇女运动史的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很活跃 。以妇女研究为背 景的妇女史研究,是 以构建历史上妇女主体和探索两性关系的社 会结构为宗 旨,目的是为妇女研究提供史的背景,也为妇女解放寻 找有效的策略和途径;社会史(以制度史和生活史为主 )的妇女史, 仍多侧重于婚姻家庭娼妓礼俗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断代的以妇女 生活为主 的著作;妇女运动史,尤其侧重于共产党所领导的妇女运 动史。 这 支妇女史研究表现出来 的妇女与性别倾 向和历史观念是 有差异 的:社会史仍是把妇女视为社会变量 的一种,甚至只是与社 会某种结构相关 ;即使都是 以女性为研究的主体对象的妇女史研 究,因研究者学科背景的不 同而在研究兴趣、所用 的理论和方法各 有差异 :以历史学科为背景的研究者一般对妇女研究领域的基本 概念如 ”社会性别 ” 是 比较陌生 的,对妇女史学科化和理 论建设兴趣不大 ,只是偶一为之;社会史,教育史等领域有 比较严 肃 的将妇女作为观照主体 的研究,但 只是“描述 ”“涉及 ”,很少进行 性别分析;即使有 以妇女研究中心为依托 的妇女史研究,也未来得 及进行理论化 的工作,有时,在强调本土性和 出于生存策略(如为 主流学术甚至是主流意识形态接纳等 )的考虑 ,对外来的一些概 念、术语持谨慎态度 。 (二 )当务之急:学科化与理论化 我国新时期妇女史研究与西方一个重要的不 同之处在于 :我 们缺乏一种起于 民间的强大的妇女运动从而牵动和推动理论的需 求,并成为理论探索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思想的资源的背景。目前, 我 国妇女史研究人员和成果远远不能适应妇女研究和历史学科发 展 的需要 ,作为妇女学科 的奠基学科和历史学科 的创新领域的妇 女史,已到了迫切要求做认真扎实的理论建构和学术引进的工作, 从而推动妇女史研究健康发展的关键时刻。 由于缺乏新 的观察和解释“妇女 ”和“性别 ”这些特定的社会群 体现象的关系运动的手段和武器 ,而既有的历史学的概念范畴理 论方法远远不够,因而不但限制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