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通鉴(二)力学卷、治政卷 徐颂陶主编.pdfVIP

资政通鉴(二)力学卷、治政卷 徐颂陶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导 论 中华 民族是一个重视学习,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民族 。在 儒学初兴 的先秦 ,孔子创办私学 ,广收 门徒 ,形成 了好学 、尚学 的社会风气 。之后 ,历代 的统治者都看重学习对塑造人才 、建设 社会 的作用 ,而提倡尊师重教 。这种 良好 的社会风气 ,一直延续 至今。 (一 ) 儒学是古代 中国的文化思想支柱 ,它 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 提倡学习。 “学而不厌”,是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基本思想之一。 作 为教 育家 的孔 子 ,因为对 当时 的政 治不满 ,因此立 志办 学 ,培养道德高 尚并能够经世治 国的人才 。孔子认为 ,一个人要 顺利地成长 ,学习是第一步 。为 了说 明这一点,他 以 自己为例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 《论语》 。可 见 ,孔 子 认为青年是学习知识 的黄金时代 ,三十岁后 ,人将所学知识运用 于实践 ,并不断在生活 中学习,加强修养 ,才能使 自己的人格逐 渐臻于完美 。 在 《论语 》中,孔子多处谈到学习的问题 。 《论语 》的开篇 一句 ,就是耳熟能详的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强调学习是 人生 的乐趣所在 。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论语 》中,记录 了大量 的关于学习方法 、学习 目的、以及学习重要性 的语录 。比 如孔子重视学习与思考 的关系 ,认为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 则怠”,学习和思考并重 ,通过学习培养能够独立思考 的人才 ; 在对待学习问题上, 孔子主张将学 问与道德修行视为一体 , “君 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 好学 已”。学习犹如道德修养 ,不是一蹴而就 的,需要经过长时 第 4 页 间的积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自觉地遵 守道德规范,因此 ,学习圣贤的言论和思想便成为安身立命的基 础 。他还提倡 以快乐 的心情对待学 习,而不是把它 当成 负担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善于学习的人,不仅 仅将学习当作道德修养 的方法 ,还要将它当作 自娱 自乐的方法 , 将其固化为一种积极健康 的生活方式,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 在论语 中,曾记载 了孔子对 自己学生的评价,其中孔子表扬 最多的,是 自己的爱徒颜 回。孔子之所 以看重颜 回,除了因为颜 回能够 安贫 乐道 之 外 ,另一个 重 要 的原 因 ,就 是他 “敏 而 好 学” 不但聪明, “闻一知十”,能够 “举一隅而反三隅”,而 且十分好学 。据 《论语》记载 ,颜 回死后 ,孔子十分悲伤 ,痛哭 “天丧予”,因为在他的弟子中,颜回是最好学的人,现在短命而 死 ,再也找不到这样好 的学生 了。孔子 以自己的言行,表 明对学 习的看重,这种思想对信奉儒学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 了极大的影 响。尊师重教、好学上进成为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素养之一。 (二 ) 儒学对 中国人 的影响是巨大 的,直接塑造 了中国人谦虚好学 的品质 。历代 的帝王 、文学家 、史学家都有大量劝学 的文字 留 世 。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 ,探讨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鼓励人们 以 学习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甚至人生。 首先,古人 的文章强调学习有利于道德修养,道德和学 问被 紧紧联系在一起 。汉代文人刘 向的 《说苑 建本》提 出 “不务学 问,不能致圣 ”的观点,认为如果人不能积累学 问,就不能提高 修养,成为圣人。他认为 ,像孔子这样 的圣贤之所 以成为圣贤, 就是因为好读书,肯学习。 《说苑》引用 《孟子》中的话说,学 习就像食物可 以治疗饥饿一样 ,能够治疗人的愚昧和愚鲁荒唐 。 所 以,人要 “勤于学 问,以修其性 ”。读书人更应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