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刑事公诉制度 杨诚.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中国的公诉制度 第一节  中国公诉制度 的形成和特征 一、“公诉 ”、“公诉 权 ”、“公诉 制度 ”界定 刑事诉讼中,起诉是指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要求追究被告人 的刑事责任 的一种诉讼活动 。依追诉犯罪 权 的主体不同而分为 自诉和公诉两种起诉形式 。其 中,公诉是指 依法具有刑事追诉权 的国家专 门机关 ,代表 国家对刑事犯罪分子 提起诉讼 ,要求审判机关进行审判 的诉讼活动。 公诉权,是指国家主动对犯罪分子进行追诉的一种权力,即国 家在刑事诉讼 中行使 的诉权 。它是 国家 以法律形式赋予公诉机关 代表 国家并依照法律规定所行使的诉权 。 公诉制度,是指关于国家追诉犯罪的、规范行使公诉权活动的 法律制度 。具体说 ,公诉制度是指 国家设置 的公诉机关通过配备 的公诉人员,代表 国家认为案件侦查终结并确认侦查阶段所收集 的证据已经确实、充分 ,依法将实施 了犯罪、应当受到刑事惩罚的 人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请求其对被告人进行审判、定罪和处以 刑罚的诉讼制度 。它的本质属性是 国家追诉犯罪的法律制度 ,它 的法律属性是规范行使公诉权活动的有关法律制度 。 第 2 页 二、中国公诉制度 的形成 (一 )中国公诉制度产生 的历史渊源 依据现代法学理论对公诉制度的界定 ,中国历史上 的公诉制 度最早可 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当时,在封建统治 日趋没落 的历史 背景下,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清王朝统治,受大陆法系刑事诉讼 制度的影响,清政府制定了有关公诉制度的条文 。例如, 年 清政府制定的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中规定,“凡大理院以下审判厅 局均须设有检察 官 ”,“检察官于刑事有提起公诉之责 ”,并在 年制定颁布 的 《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中规定,“凡刑事案件,因被 害者之告诉 ,他人之告发,司法警察官之移送或 自行发觉者,皆由 检察 官提 起 公诉 ”,同时规 定“亲告罪 ”不在此 限。在 年制定 的 《法院编制法》中规定了各级审判衙门分别配置检察厅。因此可 以说 ,现代意义上的公诉制度的形成应认定最早在清末 。 北洋军 阀历史时期基本沿用 了清末 的一系列诉讼法规 ,公诉 制度没太大变化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时期 ,在沿用清末 的有 关检察制度外 ,还实行“五权分立 ”的“五权制 ”政体 ,设有立法 院、 行政 院、司法 院、考试 院、监察 院,其 中,行政 中设司法行政部 ,主管 司法行政事宜,审判系统属于司法院。在初期,依 《最高法院组织 暂行条例》,法院沿袭 四级三审制,大理院则改称最高法院,各级审 判厅改称法院,取消了各级检察厅,在各级法院内设置检察官执行 检 察 事 务(称 为“配 置 制 ”)。至 年 ,制定颁布了 《法院组织 法》,将四级三审制改为三级二审制 ,并规定在最高法院内设检察 署 ,其他 各级法 院则仅配 检察 官(又称“合 署 ”与“配置 ”的混合体 制)。当时的检察机关主要职权中就包含着提起公诉、实行公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基本沿用了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大陆期间的法律和司法体制 ,虽然 年 月 进行 了司法、行政体制 的改革 ,审判、检察分别隶属于司法、行政 院,而且在职责上强化了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但对公诉制度没有 第 3 页 太大 的影响和变革 。由于历史的原因, 目前我 国的台湾仍不能适 用大陆的有关法律,而港 、澳特别行政区也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行 “一国两制”。本 章主要阐述中国大陆 目前的公诉制度 。 (二 )新 中国公诉制度 的形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