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006NAFSASimonAward高等教育校园国际化得奖者之国际.PDF

从2002006NAFSASimonAward高等教育校园国际化得奖者之国际.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General Education and 第 十 一 期 Trandisciplinary Research 民國一百 年 十二月 No.11 Dec., 2011 頁 7 1 ~ 頁 1 0 2 pp.71-102 一般論文 通識課程國際化中學習知覺之探討 -以《寂靜的春天》經 典課程為例 吳淳肅 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生 摘要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培養大學生的國際能力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 一。在大學裡,通識教育課程傳遞人文精神的價值,以及有別於專業科目的跨 領域課程設計,使得通識教育在培養學生具有多元思考以及國際/文化能力上 有著先天的條件。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學生在通識課程國際化修課過程的學習 知覺,透過焦點訪談,發現學生對於國際化融入教學的課程設計感到很新鮮且 多樣化,一門通識課程融入許多國際教材與元素所帶給學生的國際學習與意 義,也超越了學生對於通識課程的想像,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透過自 身的反思也改變了他們對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而學生們認為有效的國際化課 程教學方式包括親身體驗不同的文化、上網查詢國外資料及新聞、觀看外國影 片、聆聽外籍人士演講等等。從本文的研究結果,期望可以看到更多課程國際 化推行的可能,亦可提供教師施行課程國際化教學的參考。 關鍵字:課程國際化、通識課程 、學習知覺 71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第十一期 20 11 年12月 壹、前言 Altbach 與Forest (2006 )曾提及:全球化是21 世紀影響高等教育領域最 主要的力量,不可諱言,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崛起,使得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功 能起了巨大的改變。在高等教育走入大眾化時代之後,「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大學畢業生的國際知能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姜麗娟,2009 :1),處於全 球化時代、國界不再如此明顯之時,代表著學生必須有能力在全球的脈絡裡生 存以及工作;同樣地,國界的消弭,代表教育不再只是關心他們自己周遭的環 境或自己國家的利益(Khalideen, 2006 ),而是培養能知己知彼、具有國際視野、 多元文化溝通能力、理解文化差異、能尊重不同文化的世界公民。 呼應這樣的趨勢,大學漸漸地從課程與教學著手,重視畢業生硬實力和軟 實力的培養,例如高雄醫學大學的醫學系就將「文化包容的國際宏觀視野」列 入學生核心能力的指標中。課程的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策略中較微觀的層 次,學生是知識傳授的主要對象,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角,瞭解學生在國 際化課程中的學習知覺,亦即學生對國際化課程的想法以及感受對於教師課程 國際化的教學實踐來說助益甚多。因此,本文從一門環境議題取向的國際化通 識課程出發,探討學生在通識課程國際化中的學習知覺,期能對學生國際化能 力的養成有不同面向的理解。 貳 、相關文獻探討 一、課程國際化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策略的角色 為因應全球化風潮,「高等教育國際化」似乎成為高等教育機構因應全球 化競爭浪潮最主要的策略,大學開始有更多的國際化作為,它除了可以是許多 個別、零星的活動,如學生的流動(交換計畫、實習、海外學習計畫)、與海 外合作學校的研究計畫、教師交換計畫、衛星校園等等,更是一種兼具廣度(包 含系所、行政單位、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之國際面向)和深度(指從組織的 文化、價值、政策、到實務上一貫的國際化脈絡)的「整體性的國際化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Olson, 2005 ;陳佩英、陳舜芬,2006 )。 高等教育朝向國際化發展,無異是為因應全球人力市場需求的改變,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