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商品在新加坡风行的年代-新加坡中国商会
【共同走过】中国商品在新加坡风行的年代
中国商品在新加坡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是在上世纪50 年代中后半期到80 年代初。新加坡
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中国商品。我们来看看那一个时期一个新加坡市民一天的生活吧:
早晨,床头的中国制造的闹钟“铃铃铃铃”响,把他唤醒,他掀开中国制的被单,下床去刷牙
洗脸,用的是“美加净”牙膏和中国造的牙刷,连漱口用的杯子,抹脸的面巾也是中国产品。
然后,他去吃早餐,他可能会用“梅林”牌的罐头肉配面包。
他去冲凉,用的是中国出产的香皂和鹅标浴巾。他准备出门上班,穿上中国制造的恤衫和裤子,
还有中国出产的皮鞋和袜子。他到了办公室,桌子上放的很可能是长城牌的铅笔,他用的钢笔很可
能是“英雄”笔或“青年”笔。
那个时期,人们最爱吃中国的“梅林”牌罐头食品,如午餐肉、香菇肉丁、红烧蹄膀等等。补
品方面,最畅销的是羊城牌鸡精。至于成药药酒也是中国出品的最畅销。要拍照吗?用的是中国海
鸥牌照相机和公元牌胶卷。
销售中国商品的百货公司兴起
总之,那是一个中国商品风行的年代。到了 1966 年,也就是新加坡独立建国的第二年 12 月,
中国商品在新加坡的销售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可说开创了新时代,其标志就是第一家以销售中国商
品为主的大型百货公司——东方百货在莱佛士坊出现。这是意义非凡的创举,因为莱佛士坊是洋货
独霸的商业区,东方百货打进洋货的阵地,具有历史性的象征意义,在它的对面是长期在百货业称
雄的罗敏申百货公司。东方百货的创办人林道信、道荣兄弟敢于跟卖高档洋货的“红毛派”百货公
司唱对台戏,而且几乎全部是中国货,无形中是中国货跟洋货的竞赛,在当时是非常轰动的。
从那时起到1979 年,林道信、道荣兄弟一口气在新加坡开办了16 家百货公司,全是以销售中
国商品为号召的,而且业绩都相当可观,这证明中国商品有广阔的市场,这也吸引了新加坡一些财
力雄厚的商人竞相开设以销售中国货为号召的百货公司。一时间,这类百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除了林道信、道荣兄弟的十几家(先是林信发公司,后成立英保良集团)外,还有开在丹绒加东的
人民百货公司,开在乌节路中段的中华百货公司,开在繁华世界(原快乐世界)内的新华百货公司
等,此外,还有开在女皇镇的大众百货公司,开在加东的新加坡百货公司等。
林日顺先生创立的中侨百货公司在70 年代异军突起,这家大型商场可说是中国商品的专卖店,
开在当年最繁华热闹的珍珠坊,后来又在邻近的珍珠大厦开分行。
中国成药药酒中心的出现
中医中药在新加坡有悠久的历史,几乎是跟华人南来的时间一样长,百多年来,华人生病,多
数是看中医,服中药,很少光顾西医和服用西药的。早期华人开的药材店,货源(干药材)几乎全
是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成药、药酒和补品大量生产,远销到世界各地,新加坡是个以华人占
多数的大城市,自然成为中成药、药酒和补品外销的重要市场。不过,以往中成药、药酒和补品都
分散在各药材店和杂货店,没有一家集大成的商场。随着中国成药、药酒的需求量大增,需要一个
较大的市场集中销售和推介中国成药、药酒及补品,有鉴于此,本地多家经销中国成药、药酒的商
行负责人在 70 年代初就商议,筹备成立一家大型的专卖商场,他们跟当时商界闻人孙炳炎先生多
次会谈,取得共识,决定在以孙炳炎先生为董事主席的珠光大厦(在余东璇街)二楼开办中国成药
药酒中心,并由孙先生出任这个中心的董事主席。
中国成药药酒中心的出现,让中国成药、药酒在本地的销售更上一层楼,这家用全新的经营方
式(开放式货架)的商场,很快成为中国成药、药酒的展卖所,并经常举办专题展览,向公众介绍
中国成药、药酒的知识。后来,中侨百货公司也创设中国成药、药酒的展销厅,进一步加大了中国
成药、药酒的销售力度。
文革带来的冲击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新加坡有一定的冲击,但其影响主要是在年轻华人,特别是受华文教育的
华人青年,是中国商品的拥护者。他们身上穿的衣服、鞋袜,桌上写字的纸和笔,唱的歌,跳的舞,
看的书,几乎全是来自中国,总之,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中国货,到电影院看的也是中国电影如《五
朵金花》、《天仙配》、《刘三姐》等,一个“中国热”的年代。
1966 年 “文革”开始时,对中国商品的销售还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到了 1968 年,情况开始
起了变化,中国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什么事都要政治挂帅,要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连出口商品
也不例外。当时,中国出产的牙膏、罐头、面巾、火柴盒等都印了毛主席语录,那不得了,新加坡
政府下令这些有政治宣传意味的商品统统不许进口,这是中国商品在新加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