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抗战时期游资问题的思考
1937
法币发彳亍址 亿元(1) 16.4
法币指数
1937.6-100 (2)
116
银行活期存款
亿元(3)
19.9
通货流通駅
亿元(4)
36.3
璽庆批发物价
1937=100 ( 5)
100
1938
23.1
164
25.1
4 2
99
1939
42.9
304
31.6
74.5
129
1940
78.7
558
43.0
121.7
938
1941
151.4
1074
81.5
232.9
1938
1942
343.6
2437
174.5
518.1
4440
1943
753.8
5346
262.4
1016.2
12588
1944
1894.6
13437
870.3
2764.9
42821
1945.
8
5569.0
39496
179300
1945
10319.3
73187
4755.1
15674.4
130791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⑼0年
⑼1年
1942 年
1943 年
1944 年
1945 年
国家银 行活期 存款占 全沐存
60
60
52
55
59
76
73
83
88
IN家银 b存款 占全部 公私银 行存款
66
72
76
77
79
86
S7
91
98
[摘要]抗战时期的游资问题是我们党极为关注的
一个重要问题。以《群众》周刊为例,从1942年到 1944年间《群众》周刊组织力量设立专栏,对因战时 游资问题而出现的囤积居奇、物资匮乏现象进行分析, 进而倡导采取适当措施逐步消灭资本活动,引导游资 进入生产领域,采取合理的金融政策,达到消灭战时 非正常游资的目的。我们对抗战时期游资问题的思考, 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 验借鉴。
[关键词]抗战时期游资《群众》周刊
《群众》周刊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 理论刊物。因此,宣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其不可 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抗战时期,国统区出现了严重的 经济危机,表现为恶性通货膨胀、商人囤积居奇、物 价飞涨,给国统区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游资是造成 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群众》周刊发表的 相关文章,分析抗战时期对游资问题的看法,可以使 我们更好地了解抗战时期的经济状况以及解决游资问 题的思路。
一、什么是游资
游资是短期投机性资金,目的在于短时间内以钱生 钱,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战时游资 就是在抗战期间用于投机赚取暴利的短期牟利资金。
这种牟利资金活动于生产过程之外,活动于流通过程 之中。在当时的情形下,每一种资金的活动都是以牟 利为目的。产业资本是在追逐利润,银行资本是在追 逐利息,而游资牟利则有其自身特点。游资第一个特 点是,远离生产过程而破坏生产过程,其破坏生产的 地方是它拆散了产业资本的资金,妨碍了生产单位获 得原材料。游资第二个特点是,活动于流通过程之中 而破坏了流通过程,它从货币转化为商品、再从商品 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在战时就是囤积居奇。如果没有 买入,则囤积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卖出,则囤积便 失去其意义。用游资囤积居奇对于流通过程的破坏, 在于形成了一种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供求关系, 失去了供给与需求的常态。
中国的游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与封建残余势力的剥削,造成中国广大 农村经济的破产。军阀官僚与土豪劣绅从农村剥削的 资金都集中到了城市,外国商品的倾销又使农村的资 金流向了通商口岸,形成了农村越发贫瘠而像上海这 样的大城市迅速膨胀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外国商品 倾销和外资的压迫下,中国的民族资本很难成长起来。 为此,《群众》周刊指出:“农村流出来的资金,多 用在公债、标金与地产的买卖上[1]。一 ?二八淞沪 抗战爆发以后,地产产业遭到重大冲击,虽然使很多 投机家损失了很多,但是上海依然是投机者的乐园, 投机现象十分普遍。
抗战爆发以后,特别是武汉会战以后,游资以更凶
猛的姿态出现了。《群众》周刊对这时的游资问题与 战前进行了比较。第一是游资数量的增大。“在民国 二十与二十一年间集中在上海的游资,只有四万万元, 而二十九年间集中在上海的游资,竟达到了五十万万 元以上,为前者的十三四倍[1]。游资数额的增加, 自然会使它的活动能力与影响范围变大。第二是游资 活动地域的扩大。“民国二十、二??一年间的游资只 集中在上海,内地的城市仍是感到偏枯的,抗战爆发 后的游资,固然以上海为主要的阵地,但大后方的重 要城市一一如重庆、成都、西安、昆明,亦免不了有 这种现象” [1]。游资活动的地域范围扩大,亦使它的
影响继续扩大。第三是游资活动范围的增大。“民国 二十、二十一年间的游资其投机对象只是公债、标金 与地产;而抗战爆发后的游资,其所追求的对象就不 仅如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