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分析及调整策略
作者:佚名
摘要:20 年的农业改革经过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但是 90 年代以
来,农业改革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文章认为关键是前一轮农业改革的
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制度环境了,需要进行改革策略的调整。首先,本
文分析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其次对前一轮改革模式的绩
效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评析,而且还进一步分析了前一轮制度变迁方
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要求了,需要进行策略
上的调整,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制度变迁的策略和方向。
关键词:农业 制度 变迁 基本特征 策略
经济改革在不同的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阶段有很大的差异。20
多年的中国农业改革演示的正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变迁,深刻地揭示
20 多年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和变迁绩效,对指导今天的改革,把握
改革深化的趋势尤为重要。
一、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分析
纵观 20 年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历程,可以概括出以下若干基本特征。
1 、在改革程序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中国的
农业改革是从安徽凤阳、肥西县的农民率先拉开,从此揭开了波澜壮
阔的制度变迁的序幕。然后从下至上得到了县、地、省、中央政府的
肯定。中央政府在总结少数地区创新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性指导意
见,进行推广。中央的规范性指导意见经过广大农民的实践,又再次
反馈给中央决策机构进行修正和调整。农业改革程序可以很明显的看
出,先后经历了“不允不鼓励默许研究总结大力推广”
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就形成了改革的一个周期。但是新制度的安排
不是制度变迁一个回合就能解决问题的,要经过下层实践和上层意见
多次反复修正,才能形成较好的制度安排,因此,下层实践和上层修
正首尾相连,互为终点和起点,如此循环往复,就构成了我国农业改
革的程序链,换句话讲就是政府的制度供给和农民不断的探索、开拓,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多次互逆过程和政府与农民两种力量
的反复“搏弈”,前一轮农业改革的制度安排才基本达到均衡。
2 、渐进改革路径符合“帕累托改进”。20 多年来中国农业改革大
体按照帕累托改进的制度演进路径前行的。改革的重点、力度的权衡、
范围的界定,一般均依据能否导致大多数社会成员获利,没有多少人
受损来设计。如土地承包权的发展完善,土地承包权的每一权能的拓
展,土地从凝固、封闭、分散走向流动、开放和适当集中,农民从人
生依附关系走向独立,都体现边际效应的不断提高。但是土地承包权
的确立(即承包权的放开搞活)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农民在市场的
导向下和政府的研究总结下,用实践来推动土地关系的不断深化和丰
富,这种逐步的过程符合农民不断增强对土地权利的要求,而又不出
现大的制度震荡。这种改革路径的设计有其历史的必然,因为当时计
划经济和意识形态影响极深,如果许多改革一蹴而就,可能招致较多
的反对,从而使改革扼杀在萌芽状态,加之,中国农业经济脆弱经不
起制度猛烈变迁的折腾,只能是在整体受益的基础上渐进式的推进。
3 、改革的模式上在基本目标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动态修正。农业改
革的基本目标就是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引入和利用市场机制,调整
经营边界,但是改革具体的模式比较模糊,也就是讲有中国特色的农
业经济制度是一个怎么样子的并不了解,而是在改革的进程中进行动
态调整,滚动修正,或者说边干边学,试错推进。如土地经营制度改
革,其基本的目的是明确的,即划小土地经营的边界,土地交易引入
市场机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决当时亟待解决的粮食供给问
题。但是土地制度改革没有现存的模式,而且改革在向基本目标前进
时经过了多次调试。如土地承包权的深度、广度和长度不断扩大,从
仅有较短时期使用权利到拥有 30 年的使用用权,从土地仅有生产经
营权到土地具有物权性质,明确规定承包土地是农民的财产,从不许
土地流动到默许和鼓励有偿流动,从土地只能小规模分散经营到可能
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等。都是在改革的具体目标清楚的基础上,经过
多次反复修正才形成的。
4 、在改革的方式上,增量革命与边际创新相结合。20 多年来中国
农业改革能在艰难曲折中逐步深入,初步构建了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
框架体系,增量革命与边际创新的改革方式功不可没。所谓增量革命
就是在不损害或触动原有利益格局与制度框架的状态下,对新增的资
源、收益、组织网开一面,让其采取全新的方式运作、创设。如土地
制度就是在承认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所谓边际
创新则是在原有组织、制度、政策的边缘作边际改进。并且使增量革
命与边际创新相互影响、彼此联动、持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