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生理障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感官训练 感官训练是指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及残余视觉等感官的功能进行训练,发挥其他感官对视觉的代偿作用。 具体的体验 讨论:认识“水”和“火” (二)智力的发展 智力发展主要是让特殊儿童明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简单常识,提高认知。 印刷体和盲文(布莱尔盲文凸字印刷机) 音频教学 类比推理 掌握盲文和盲人计算机 ● ● ● ● ● ● (三)言语技能的培养 1.通过触摸感受说话者的肌肉运动及气流变化 2.重复话语,并感受自己的肌肉运动 3.理解词语的意义及说话者的情绪变化。 (四)运动技能的训练 全盲生定向行走训练。安全行走,是进行社会生活的首要问题。学前阶段的定向行走训练主要教授一些简单的技能。 (五)生活自理及社交技能的培养 (六)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听觉障碍概述 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所谓听力残疾,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减退,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分为传导性听觉障碍和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 (一)听觉障碍的程度 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人群中,6岁以下的聋儿有80万之多,且新发生的聋儿仍以每年2万至4万的速度递增。专家介绍,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滥用耳毒性药物仍是儿童后天致聋的主要原因。 听力残疾 * (二) 听觉障碍的成因 1.遗传原因 遗传性耳聋是指遗传物质即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是先天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因素,约占所有聋童的35%。 2.早产或难产 孕妇妊娠毒血症、分娩时难产、早产、产伤引起的新生儿头颅外伤、缺氧等,影响神经及内耳,导致耳聋。 3.母亲麻疹 4.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 视频《孩子有了听力障碍怎么办》 二、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监测 (一)听力筛查法 语音测听、哨声测听、击掌测听、乐器及玩具测听 (二)专业测听法 视频《泸州医院附属医院2012年第十八期》 三、学前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教育的特殊性 1.两种不同的听觉丧失及其基本的特殊需要 2.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殊性及特殊需要 3.会导致儿童动作行为的协调困难 4.影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5.听觉障碍儿童的代偿功能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 一是认清回归主流是一种方向,是让聋童最大范围地适应社会、掌握口语的有效途径; 二是要实事求是,根据聋生听力丧失和恢复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他们回归主流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对听觉障碍儿童一定要进行早期教育,并进行一定的主流语言的教育,让其尽早尽可能适应主流社会生活。 (三)学期听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原则 1.早期干预的原则 2.多种感官综合利用的原则 3.言语优先原则 4.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5.玩中学语、动中学语和用中学语的原则 6.情境教学和有声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的原则 7.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8.机构教育训练和家庭教育训练相结合 9.正规教学训练与非正规教学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四)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训练包含以下内容: 1.听觉训练课程 听觉训练的任务是使听觉障碍儿童在助听器选配得当的情况下,提高对声音特性(有无、大小、高低、长短、远近……)的辨别,语音的辨别,语言的理解能力。 启蒙期:乐音训练、噪音训练、声音特性训练 学语期:语音辨析、言语模仿、听觉理解、语言交往 2.语言训练课程 语言意识——发音——词汇理解——交往使用 语言形式训练:词—短语—短句—长句 语言功能的训练:在语言需求和使用的过程中帮助听觉障碍儿童获得语言。“先天语言习得机制” 3.言语矫治课程 听障儿童由于听辨水平的不足和言语肌不同程度的僵化,言语矫治主要是解决言语不清问题。工作实质是帮助他们掌握发音要领,即发音的部位和方法。 有形训练:言语动力器官训练的“呼吸操”、构语器官训练的“舌操”、“口腔操” 无形训练:语言获得和使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意努力,让孩子在无形中把话说清楚 4.律动课程 目的:训练听、动作协调 功能,视、动作协调功能以及平衡功能。 律动课是以音乐、震动、歌唱和语音来指挥活动的 5.个别训练计划课程 (五)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对儿童有爱心,理解他们的家长 2.尽可能了解并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3.必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