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口换药引流ppt课件.ppt
缝合伤口: 1、通常在手术后48—72小时第一次换药,无渗出者以后每隔2—3日换药一次,并酌情处理引流物,直至伤口拆线。 2、伤口暂时性水肿:一般于手术后2—3日出现,组织的炎症、渗出,无需特殊处理。 3、缝线反应与针眼脓肿:任何一种缝线对人体都是异物,可引起组织的非细菌性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反应明显者表现为针眼周围或缝线下方红、肿,甚至针眼有脓液溢出,但范围局限,一般使用酒精或络合碘消毒,必要时拆除局部缝线。 4、伤口感染:(分为浅层感染与深部感染) 浅层感染:伤口隆起,浅层皮肤软组织红肿热痛,范围超过两侧针眼以外,可有波动感。处理,拆除全部或肿胀部位的缝线,形成开放伤口引流。 深部感染:皮肤颜色可无明显变化,但压痛肿胀范围扩大,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脉速、白细胞增多。处理,全身支持疗法,注射抗菌素,局部开放引流。 5、拆线:切口愈合良好,应适时拆线 头、面、颈 4—5天 下腹部、会阴部 6—7天 胸、背、臀、上腹部 7—9天 四肢 10—12天 关节处延长 减张缝合 14天 青少年病人可适当缩短;老年、营养不良病人延迟拆线时间。 拆 线 方 法 切口分类 清洁切口:“I”,无菌切口; 可能污染切口:“II”,手术时有可能带有污染的切口,如手术进入空腔脏器,六小时内清创缝合的伤口,新缝合伤口再度切开者; 污染伤口:“III”,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切口愈合等级 甲级愈合:“甲”,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乙级愈合:“乙”,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丙级愈合:“丙”,切口化脓,需要开放引流等处理。 记录方法 I/甲、II/乙、III/丙...... 开放伤口: 开放伤口,除外伤性创伤外,多为脓肿切开引流或窦道切除后形成。 1、通常需要每日换药一次。 2、应该了解并熟知伤口面积大小、深度和方向,分泌物多少、稠度、颜色、气味,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生长情况,引流情况。 3、伤口出血:常见者为创面毛细血管受损的渗血。处理方法有填塞、压迫、包扎、血管结扎、高频电凝、局部使用止血药物(1:10万肾上腺素溶液等)。 脓液: 由于致病细菌和感染情况的不同,脓液性质也不一致,一般可根据脓液的颜色、气味和稠度,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准确判断需靠脓液培养Pus Culture。 1、链球菌:G+,浅红色、稀薄脓液。 2、葡萄球菌:G+,黄色或黄白色、稠厚脓液。 3、大肠杆菌:G-,类似粪便臭味、粘稠脓液。 4、绿脓杆菌:G-,类似生姜气味、特殊的蓝绿色脓液。 5、放线菌:G+,脓液中含有硫磺样颗粒(菌落)。 6、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黄绿色或黄白色、含干酪样物。 7、梭状芽孢杆菌(气性坏疽):G+,类似死鼠气味、含有气泡的脓血样分泌物。 肉芽组织: 富有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和增生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的新生组织,在创面常呈颗粒状,肉眼表现为鲜红色,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肉芽组织的功能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机化Organization或包裹Encapsulation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3. 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肉芽组织的结局 肉芽组织在损伤发生后2~3天内即可开始出现,填补伤口或机化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肉芽组织按其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最终成为纤维结缔组织并转变为瘢痕组织Scar Tissue。 各类肉芽组织创面 肉芽组织的处理: 保护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愈合 生理盐水清洁,凡士林纱布覆盖,鱼肝油软膏促进上皮生长覆盖。 水肿性肉芽组织 3%—10%高渗盐水纱布湿敷。 肉芽组织过度增生 石碳酸、硝酸银棒烧灼腐蚀,手术剪刀剪平或刮匙刮除。 陈旧性/溃疡性肉芽组织 扩创切除。 感染创面分期与处理: 炎症进行期 分泌物为脓性、量多,尚覆盖坏死组织,周缘红肿压痛。 处理:清除无生机组织,通畅引流,以过氧化氢溶液等洗敷。 炎症停止期 分泌物为稀薄脓性或浆液性、量减少,肉芽组织开始生长,周缘红肿压痛消失。 处理:清除残余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生理盐水等洗敷。 愈合期 淡黄色纤维素膜覆盖,灰白色上皮细胞向心性生长覆盖肉芽组织,无压痛,痒。 处理:保护上皮细胞生长,防止肉芽组织生长过速,以生理盐水纱布、凡士林纱布交替敷裹,必要时植皮。 固定包扎: 1、用胶布固定敷料:黏贴方向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自中心向两侧黏贴。 2、胶布不易固定处,需外加绷带、胸带、腹带或丁字带固定。 3、可使用蝶形胶布辅助拉拢伤口。 自中心向两侧黏贴 垂直于长轴 跨越关节黏贴方法 绷带包扎 注意事项 1、和蔼耐心、沉着果断、细致轻柔、敏捷有效;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