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农业大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III 安徽農業大學 科 技 成 果 汇 编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前 言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影响广泛的省属重点农业院校。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共建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2013年入选安徽省首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4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 学校下设18个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1177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597人。现有教职工16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0人,博士学位383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00多人;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77个本科专业(全部列入一本招生)。 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9个省级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近五年,学校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948”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260多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励8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 学校始终聚焦国家和安徽省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领域和重大战略部署,不断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开放共享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与省内44个市(县)政府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与省内外720多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协助40多个县市初步构建了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2000多项,培训各类学员300多万人,有100多项成果已发展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主导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大别山道路”,受到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当前,学校正以“提升内涵,办出特色”为主线,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 联系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联 系 人:于 德 许成林 高 婷 马友华 张承祥 联系电话:0551Fax)65786606 网 址: HYPERLINK E-mail: HYPERLINK mailto:xnc@ xnc@ 目 录 序号 内 容 页码 第一部分 动植物新品种 1 小麦新品种(安农0305、皖麦48、33、41、49、68) 1 2 玉米新品种(安农甜糯1号,皖玉10、14、15号,皖甜2号) 3 3 果树新品种(黄桃、猕猴桃、石榴、李子) 3 4 蔬菜及经作新品种 5 5 茶树新品种(皖农111、农大早抗1号、皖茶91) 7 6 禽类新品种(淮南麻黄鸡、皖江黄鸡、皖江麻鸡) 7 7 昆虫新品种(蚕品种951×952、九州意蜂) 8 第二部分 主要技术与成果 一、种植类 9 1 优质高产多抗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9 2 霍山石斛人工繁育、种质改良和产业化技术 10 3 天麻种麻非共生繁殖和移栽技术 11 4 西洋参优质高产生态环境及配套技术 11 5 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 12 二、畜禽类 12 1 牛羊胚胎工程产业化技术 12 2 同步测定四种鸡疫病诊断试剂盒技术 13 3 中原黄牛肉乳兼用型种群培育 13 4 长吻鮠人工繁殖、网箱养殖技术 13 5 蟩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14 6 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 14 7 优质安全鸡肉生产关键技术 15 8 肉鸭安全生产标准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15 9 低应激断奶仔猪保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5 10 高产奶牛核心群培育及优质原料奶生产示范 16 11 优质高繁殖力圩猪新品系培育及配套组装 16 12 一种家蚕肠道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16 13 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17 14 皖西白鹅高产蛋品系选育及推广应用 17 三、加工类 17 1 共轭亚油酸营养保健乳开发技术 17 2 葛根种植及深加工综合利用 18 3 人工林杨树木材制造新型

文档评论(0)

107****0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