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服务实务手册.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农村法律服务 实务手册 主  编 张万洪         副主编  李  强  陈  风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导    言 一、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社会机构组 织法律援助工作者、 法律服务工作者、 律师和法律援助志愿者, 为经济困难的当事 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 以保障其权益得以实现的一种制度。 法律援助是在社会经济不发达、 法治不完善阶段, 推进社会底层人民获得司法 正义 (access tojustice) 的最重要途径。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愈益分化, 人 们的交往越来越多元, 法律成为不可或缺的行为交往规范和纠纷解决依据。 中国的 农民已经被深深卷入到现代社会的法律治理之网罗中。 尽管他们或许还熟悉而眷恋 着乡村的人情风俗, 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或处于蛰伏状态, 对法律的信心也很有限, 乃至觉得法律是有钱人玩弄的利器。 但是, 随着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扩展, 现 代社会的法律已经并将继续在农村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发挥愈加重大的作用。 直面留 守儿童的高犯罪率, 农民工工伤索赔的艰难, 以及农村社会的高离婚率、 交通事 故、 医患矛盾、 土地征收、 环境污染等引起的纠纷, 法律都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 依据, 法律服务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需求。 多年来, 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发展问题, 通过一号文件、 国务 院条例、 省市规章等政策制度, 加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 在此背景下,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制度逐步完备, 办案办公经费逐年增加,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 调处农村纠纷, 维护农民权益, 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日益凸显。 但是, 相对于 迅速增长的纠纷案件和法律服务需求而言, 现有的基层司法体系对法律援助的有效 供给不足。 在人员编制、 经费保障等限制因素之外, 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法律援助工 作者自身素质这一因素, 他们的法律知识不够, 工作强度大, 效率低下, 不能应对 层出不穷的实际法律问题, 法律援助的质量堪忧。 就制度设计而言, 在基层法律援助机构之外, 还有其他组织可以向农民提供法 律服务。 组成中国现有基层司法格局的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 法律服务所、 司法 所、 法律援助工作站、 人民调解委员会、 公证机构、 治安调解机构 (派出所)、 人 民法院 (派出法庭)、 仲裁庭、 信访办公室以及工会、 残联、 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维 权工作站, 此外还包括特定条件下多个行政部门参与的 “联合调解”, 比如乡镇政 1 农村法律服务实务手册 府、 当地工商、 教育、 卫生、 劳动等机构参与的行政调解。 其中法律服务所、 司法 所、 法律援助工作站、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大部分乡镇其实是 “多个牌子、 一套人 马”, 能够提供比较专业的法律服务, 但效率不高, 质量也缺乏监督与保障。 此 外, 基层的律师少, 收费高, 农民通常难以负担聘请他们的费用。 至于其他行政机 构和社会团体, 其本身法律专业力量就很有限。 这成为农民获得法律服务和司法正 义的最大障碍。 因此,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做法一样, 我国也十 分重视律师之外的法律工作者/ 志愿者的作用。 我们发现, 大部分基层法律案件并不是特别复杂, 对于一筹莫展的贫困当事人 而言, 法律工作者的介入能够极大改善其权利处境。 因此, 对法律工作者提供必要 的培训和支持, 让他们有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当事人, 就能让这种改善成为可能。 此外, 许多基层法律工作者出于自身年龄、 受教育程度和乡村情怀的多重因素, 愿 意投身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他们不应被彻底束缚在目前的位置上, 而是同其所服务 的当事人一样, 有被赋能而改变处境的机会。 因此, 法律实务培训带给他们多重激 励效果, 包括更有效的工作, 获得社会赞誉和官方荣誉, 更有自信, 更好的个人发 展等。 二、 法律赋能 近年来, 法律赋能 (Legal Empowerment) 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 各国都在积极实施、 贯彻这一理念。 法律赋能, 或者译为赋权、 充权、 培能、 增 能、 增权、 使能等, 有不同的定义, 但大致而言, 都是强调运用法律手段,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