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分析化学.PDF

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分析化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6卷 分析化学 (FENXI HUAXUE)摇 研究报告 第5期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8年5月 Chinese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690~697 DOI:10.11895/j.issn.0253鄄3820.171458 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1 1 *1,2 1 1 1 1 丁金凤 摇 李景喜摇 孙承君 摇 何昌飞摇 蒋凤华摇 高丰蕾摇 郑 立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71) 摘摇 要摇 通过比较10% KOH和30% H O 消解体系,建立了分离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采 2 2 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滋鄄FT鄄IR)和体式显微镜实现了微塑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用于检测栉孔扇 贝和紫贻贝中的微塑料。 结果表明,10% KOH消解体系的消解效率较高,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 (Polyethylene,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加标回收率为96.7% ~ 98.6%,方法精密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臆3.2%,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检测了青岛5个大型水产品市场采集 的市售栉孔扇贝(50个)和紫贻贝(50个),以及野生紫贻贝(15个)中的微塑料,贝类中微塑料的个体检出率 达80%以上,野生贝类中微塑料的个体检出率仅为40%。 不同市区市售栉孔扇贝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变化范 围为5.2~19.4 个/ 个体和3.2~7.1个/ g(消化系统组织湿重),不同市区市售紫贻贝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变化 范围为 1.9 ~9.6 个/ 个体和 2.0 ~ 12. 8 个/ g,其中,市售紫贻贝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1.9 个/ 个体, 3.17个/ g)高于野生紫贻贝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0.53 个/ 个体,2.0 个/ g)。 在贝类中分离到纤维、碎片和颗 粒3种形状的微塑料,其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最高且平均粒径最大。 不同市区贝类消化系统中的微塑料 随着粒径增大,数量呈递减的总体趋势,其中,小于500 滋m 的微塑料占微塑料总量的26% ~84%。 贝类中丰 度最高的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是赛璐玢(Cellophane,CP),其次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本方法具有简 单、高效、对样品中微塑料损害低等优点,适用于海产品中微塑料的检测分析。 关键词摇 微塑料;双壳贝类;消化系统;微塑料污染;红外光谱 1摇 引言 塑料及其制品被人类广泛使用,它在给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废弃塑料垃圾大量 累积,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据报道,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 亿吨,其中约有10%的塑料会通过河 [1] [2] 流输入等方式进入海洋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共同作用下 ,大片塑料被分解成较小的碎片,当形成 [3] 粒径5 mm 的颗粒时,可称之为微塑料 。 由于塑料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可在海里留存上百年甚至 [4] [5,6] [7] 数千年 。 微塑料具有颗粒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等特点,易吸附持久性有机物 及重金属 等污染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