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数额认定与立案标准研究 王秀梅主编.pdfVIP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数额认定与立案标准研究 王秀梅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国家 工作人 员违法犯 罪 惩治与 防范丛 书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 的 数额认定与立案标准研究 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组织编写 主 编 王秀梅 撰稿人 王秀梅 刘志远 胡 驰 余亚勤 卢建欣 滕 毅 谢鹏程 段新霞 张彩萍 刘 建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国家 工 作 人 员犯 罪 的数 额 认 定 与立案标准研 究☆ 编 写 说 明 职务犯罪是伴随国家及法律的产生而产生,自古以来就是困扰 历朝历代的焦点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而, “从严治吏、 吏治从严”,以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历来均是世界各国孜孜不 倦所追求的目标。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当前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建设 正朝着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经 济交往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和侵入,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正日渐成为影响政府形象、抵消经济建 设总体成果和危害社会安定的负面消极因素。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呈 逐渐蔓延之趋势,而且大案要案不断出现,涉案数额及其对社会正 常秩序所造成的冲击呈几倍数增长。就不同类型的职务犯罪而言: 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 日益增加;徇私舞弊型的渎职罪时见报端; 失职型的职务犯罪危害后果巨大;贪污贿赂犯罪的涉案数额急剧增 加。就职务犯罪的宏观方面而言,总体认定与处理中的争议问题越 来越多;不同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与数额认定标准要么变化过快而 难以掌握,要么滞后于现实生活而无法操作。因此,有针对性地、 理论联系实际地加强惩治与防范职务犯罪的研究和工作指导,已经 是当务之急。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于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官员犯罪从 重处罚几乎成为中国历代刑事立法的一个惯例。中国共产党三代领 导人均极为重视廉政勤政 问题 ,惩治与防范职务犯罪更是新中国刑 事立法五十年来 的重点。1997年修订通过 的中国新刑法典对于职 务犯罪的关注超乎寻常:不仅专章设立了 “贪污贿赂罪”和 “渎职 罪 ”两个惩治职务犯罪的专 门性章节,立法篇幅与立法容量大幅度 提高;而且几乎在所有刑法分则的其他章节均可以找到有关惩治职 务犯罪的专 门性条款 ,许多传统型犯罪更是增加了 “国家工作人员 从重处罚”的从严性专门立法设置。 但不可否认 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司法实践中职务犯 罪的查处难度增加 :其一,徒法不足以自行,刑法典中相对理想化 的法条规定要转化为吏治清 明的司法现实,需要对于既存的刑事立 法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准确而深入 的研究。法条规定的简洁化用语方 式、法条规定的有限容量 、法律常用术语与 日常生活用语之间的差 异性等 因素 ,导致立法意 图并非能被司法工作人员统一理解;各级 各地司法工作人员个人业务素质 的参差不齐、执法水平和认识能力 的地 区性差异 ,以及宏观性量刑方法与量刑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职 务犯罪定性不准确和量刑不恰当、不平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同一职务犯罪行为在不 同司法 区域往往得到相差悬殊甚至于完全不 同的结果 。其二,职务犯罪的犯罪人具有相对较大的公共权力,因 而其犯罪行为方式往往较普通公众犯罪显得更为隐蔽和更为复杂, 所存在 的司法疑点、难点、焦点以及热点问题也更值得关注。客观 地讲 ,职务犯罪所造成 的司法疑难与理论争议在总量上正在迅速增 加 ,因而必须引起足够 的重视 ,并切实加以探讨研究,以求得合理 解决。 鉴于职务犯罪所具有 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及其所伴随的越来越多 的司法疑难 问题 ,在对近年来所 出现的职务犯罪进行总体考虑和详 细分类 的基础上 ,我们将疑难 问题比较突出和发案率相对较高的职 务犯罪进行分类研究,共分九本 : 《贪污贿赂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 研究》、 《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 《国家工作 人 员犯 罪认定 中疑点难点 问题研究》、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 界 限与定罪量刑研究》、 《国家工作人员失职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 究》、 《妨害 国家机关职能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 《国家工作人 员犯 罪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