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纪念蔡希陶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的讲话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纪念蔡希陶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这里举行纪念蔡希陶先
生诞辰100周年活动,深切缅怀我国最早对云南植物资源进行
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和发掘的著名植物学家之一——蔡希陶先生
的光辉业绩,以此弘扬蔡老和我所老一辈植物学家求真务实、开
拓创新的精神,还有他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根红土,无私
奉献的高尚品质与博大胸怀。
蔡老年少时曾因家境贫苦而辍学,但他一直坚持自学,19
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担任采集员。此后
他继续刻苦学习,补习了“植物学”、“分类学”知识,学习了英
语、德语和拉丁语,还阅读了大量科学家考察札记,三、四年后
就与余德浚先生一起用英文和拉丁文发表论文。因其努力的自学
精神,蔡老曾被当时静生所的所长胡先骕先生赞为“不可多得的
人才”。最为可贵的是,蔡老一生耕学不断,时刻保持着积极善
学的劲头。蔡老曾担任静生所花园布置工作,在那里辛勤的种树
和花、草,使花园成了小植物园的雏形。他还喜欢饲养小动物,
骑马,尤其善于“相马”。当年在云南的考察,都是以马匹作为
1
代步和托运的工具,工作需要助长了他广泛的兴趣,加深了他对
工作的热爱。蔡老1932年受静生所派遣,到云南进行调查采集,
他历尽种种艰辛,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
标本。而抗战开始后,北平沦陷,他再次南下,参与筹办云南农
林植物研究所,出任龙泉公园经理,使一批植物学家聚集昆明,
黑龙潭一时成了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活动中心。在抗战后期到
解放前,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蔡老在昆明街头开了个鹦鹉店,以
养鸟和其他小动物为副业兼以谋生,而在最艰难的时期,蔡老等
则自力更生,种烟、种菜维持七、八个人的农林所到解放。昆明
解放后,中科院接收农林所成为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
老等算是有了个稳定的科研基地。可当时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诞生
不久的新中国严加封锁,工业急需的橡胶来源断绝,蔡老临危受
命,担当起了考察橡胶宜林地的光荣任务,带领考察队延中缅、
中老、中越边境线跋山涉水整整半年,最终在瑞丽发现了两棵橡
胶树。1953年我国第一批自己种植的橡胶树在西双版纳扎根。
蔡老曾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助理员、云南省农林研究所研
究员、副所长。其间对云南的植物进行了大量调查、采集和植物
分类学研究,收集了珍贵的植物标本和资料。建国后,历任中科
学植物分类研究所(后改建为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主任,中
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曾
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参与创建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
类室、植物园和资源植物化学研究组,亲自领导了中科院西双版
2
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建。他从事应用植物学的研究,为植物资源学、
植物引种驯化、人工植物群落等的研究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先
后参与主持了野生橡胶资源的考察、橡胶宜林地调查、云南野生
植物资源调查及利用的研究,取得一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
要成果。
吴征镒院士曾称赞蔡老曰:“希陶同志真奇人也,始以率真
见奇,因行事奇,见奇迹而愈显其率真。”吴老与蔡老并肩战斗
多年,曾一同勾勒出我所“花开三带,果结八方”的宏伟蓝图,
即在云南建设三个植物园,一个重点在热带,也就是西双版纳,
一个在昆明,一个在丽江。五十年代的版纳勐仑还有恶虎出现,
一片莽荒。蔡老自告奋勇与周光卓老先生双人双骑深入到当时拘
留“琵琶鬼”的葫芦岛踏勘。次年吴老陪同苏联专家也来到了勐
仑,经过讨论都觉得在罗梭江环绕的葫芦岛建园最为得天独厚,
而蔡老则再次担当了“荜路褴褛,以启山林”的重任。如今,五
十余年过去了,“葫芦岛”已经闻名于世,西双版纳植物园已经
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学领域“两所三园”中举足轻重的科学植物
园。
著名植物学家余德浚院士曾在缅怀蔡老的文中称蔡老是“刻
苦自学的好典范,爱好大自然的多面手,艰苦奋斗的创业人”。在
另外一位老前辈——秦仁昌院士眼里,蔡老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
科学工作者。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不但热爱自己的专业植物
学,还钟爱文学和艺术,在动物饲养、植物栽培、机械维修、建
筑设计方面都有一定造诣。他青年时代的两篇短篇小说《四十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