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市场经济与民法革命 余元洲著.pdfVIP

公有制市场经济与民法革命 余元洲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部分 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困境与 出路 关于 国有企业改革 的理论 思考 及对策建议 第 2 页 第 3 页 一    引 论 (一 )中 国经济 改革 的历 史逻 辑进 程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的,叫做 以农村包 围 城市。它对于整个经济改革的意义有三 :一是起破题的作用 ; 二是为城市经济改革铺垫一个充裕 的物质基础 ,创造一个较 为宽松 的环境 ;三是为城市 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些可资借 鉴的经验 ,这些经验 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生产资料实行 “公有私营”,即在保留土地和资本基本公有的 前提下将这些生产资料交 由私人经营或者参照资本主义私营 经济的某些原则和方式进行经营。 然而 ,城市经济改革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系统 。而 且 ,就其 内容和性质来说,还是整个经济改革 的核心,而先前 的农村改革则只是接触外 围,其最终完成很可能要反过来依 赖于城市经济改革 的成功 。 就城市经济改革来说 ,其历史和逻辑 的起点都是微观层 次上的改革 ,具体说就是对企业进行扩权松绑 、放权让利 。目 的很明确 ,就是要借此搞活企业 ,因为改革前社会主义经济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活力上 。 但是 ,改革 的实践表 明,企业没有活力 的原 因并不在企业 第 4 页 本身,而是在整个经济的计划管理体制上。设无宏观经济管理 体制上的根本改变 ,企业除国家 的计划指令外不知道任何其 他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其结果必然是,要么难 以扩权松绑, 要么就是一放就乱 ,一统就死 ,再放再乱 ,恶性循环 。 这样 ,中国经济改革 的重点很 自然地从微观领域转到了 宏观领域 ,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计划经济与市场 调节相结合 的改 良型半计划经济体制 ,进而又转变成基本上 由市场机制来发挥配置资源之基础作用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体制 。 按理说 ,城 市经济 改革 到此该画一个句 号 了。然而 ,实 际 上 ,市场机制 的引入 ,并没有给改革进程 留下任何的喘息之 机 。与人们所预料的结果相反 ,国有企业并没有因为指令性计 的废 除和竞争环境 的形成而焕发 出蓬勃 的“生机 ”,而是 陷 入 了 日益严重 的生存“危机 ”。从“搞活 ”的 目标 出发,到把越来 越多的国有企业“搞死 ”或使其走 向濒临破产 的边缘 这就 是迄今为止城市经济改革所走的历程 。 但笔者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迄今为止 的市场化改革而主 张倒退到计划经济时代去。恰恰相反,笔者所要说的是,正如 整个 中国的经济改革从地域上说包括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而 农村改革仅只开头、尚待完成一样,城市经济改革包括微观体 制改革和宏观体制改革两大部分 ,在宏观改革有所成就 的同 时早在 世纪 年代 中前期即已开始 的微观改革并没有完 成,因此需要继续下去。从根本上说,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困 境,就是微观改革不适应宏观改革、企业体制不适应市场体制 所造成 的。 由此我们看到,整个 中国经济改革 的历史逻辑进程是,从 第 5 页 农村改革开始,经过城市经济改革再回到农村改革 ,走的是一 条“否定之 否定 ”式 的“之 ”字之路 。同样 的,城市经济改革 的历 史逻辑进程是:从微观层次的改革出发,经过宏观经济管理体 制的一定改革之后,又回到微观层次的企业体制改革上来,这 也是一种“否定之 否定 ”式 的“之 ”字之路 ,即在新 的更 高层 次 上对 原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