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泥盆世圆包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DOC

中泥盆世圆包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早志留世-中泥盆世圆包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尹海权1, 2),周洪瑞2), 徐东卓1),张维杰2),郑小明3),王晟宇4),高磊2) 1)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3)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4)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100120 内容提要: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数据表现为两个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年龄在420Ma;458~488Ma,峰值年龄在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而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认为圆包山组时代为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对圆包山组中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进行分析,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杭乌拉北西方向。结合区域上岩浆演化的地质资料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为呼和套尔盖地区。利用前人对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塔里木板块以及南蒙古微板块的相关锆石年龄总结,认为研究区在古生代构造位置属于南蒙古微板块南部的一部分,元古代物源来自塔里木板块。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阿拉善北部;圆包山组;砂岩碎屑锆石;构造演化 注:本文为中国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编号:163304)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基[2010]矿评01-09-11)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尹海权,男,1990年出生。博士,从事地震科研等方面工作。通讯地址: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Email: HYPERLINK mailto:742946697@ 742946697@。 中亚造山带范围广阔,横跨欧亚大陆,西起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中国西北地区、蒙古、中国东北等地区直至俄罗斯远东地区(Seng?r et al., 1993; Jahn Bor-ming 2004; Windley et al., 2007)。中亚造山带具有极为复杂的形成过程和构成,其地质体中记录了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东欧板块之间的碰撞拼贴过程(Seng?r et al., 1993)。 对于中亚造山带的演化模式,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Seng?r et al.(1993)提出单岛弧的观点,即认为存在着一条7000km长初始马蹄形的Kipchak-Tuva-Mongol弧。610~530 Ma 时,Kipchak弧形成;430~424Ma时,Khanty-Mansi洋打开,Kipchak弧移离;390~362 Ma时,西伯利亚板块旋转导致各构造单元左旋走滑加积、岛弧堆叠,最终古亚洲洋的关闭(Seng?r et al., 1993)。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古亚洲洋从1Ga至250Ma存在多岛弧和多地块的复杂地理格局,这些独立的块体随着板块俯冲的不断进行拼贴于板块边缘,并最终导致板块增生、洋壳消失和陆块碰撞(Bardarch et al., 2002; Kheraskova et al., 2003; Windley et al., 2007; Kr?ner et al., 2010; Xiao et al., 2010a,b,2014; Wilhem et al., 2012)。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伴随着小洋盆多次的打开和关闭(Kr?ner et al., 2010)。 阿拉善地区处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是天山造山带与兴蒙造山带的交汇部位,位于中亚造山带最窄的部位,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最关键的部位之一,也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最终闭合的关键区域。前人对阿拉善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浆岩、蛇绿岩研究和地壳演化、构造单元的划分上(Ren Jishun et al., 2016; Wang Jinrong et al., 1995; Wang Xingjun, 2012; Wu Kanglin, 2011; Wu Tairan et al., 1992; Xu Dongzhuo et al., 2014; Zhang Wen, 2013; Zheng Rongguo et al., 2013,2014,2016; Zeng Yong, 2014),对与造山带伴生的各种盆地演化研究以及盆地的沉积、充填序列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靠近中蒙边境的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的古生代盆地演化及构造演化并未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选择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杭乌拉地区圆包山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以及相关沉积特征分析,确定研究区的大地构造属性以及阿拉善北部地区早古生代沉积环境的变化和盆地演化的过程。 1区域地质背景 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中部(图1)。区内大型断裂构造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