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天我们来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 谓 宾 名词活用作动词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 为动用法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种类 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缺少?:缺少的东西。困窘 :困乏的东西)? (有利?→?有利的时机) (德才兼备?→?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年长的人) (幼小?→?幼儿)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圣明?/?圣明的人)(愚蠢??/愚蠢的人) (细小?/?小的方面)(与“小”相对??/大的方面) (细小/??小的收获)(与“小”相对??大的方面) (艰险偏远/??艰险偏远的地方)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坏、破旧?→?损害) 1、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2、且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不多?→?缺少) (衰弱?→?减少) 3、念悲其远,亦哀之矣。《触龙说赵太后》 4、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遥远?→?远嫁)? (好的?→?喜欢) (骄傲?→?轻视)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7、火尚足以明也。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尽,完? /?走到尽头) (明亮? /?照明) (错误?/?弄错) 活用类型 如何识别 如何翻译 动词作主语或宾语 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动词为定语。(出:出产的东西) 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远近,远近的人)。 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愚”,表示“使... ...愚笨”。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利益?→?使……得到好处) (安定?→?使……安定)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5、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整洁?→?使……整洁) (美丽?→?使……美丽) (饱?→?使……饱) (尊贵?→?使……尊贵) (愉快?→?使……现出愉快的神色)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 ...当作......”。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丽?→?以为……美丽) 1、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 2、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3、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 ? (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 “师”“相师”,用作意动:以……为耻) (劣:以……为劣) (快乐?→?以……为快乐) 5.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