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年第 1期
三螺旋创新理论的主要贡献、
待解决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
蔡 翔12,王文平z,李远远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 :三螺旋创新理论是继三元理论、国家创新系统之后新 出现的理论模型。本文探讨 了三螺旋模型的理论贡献 ,即
三螺旋理论较好地把握了知识和知识创新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等新趋势,诠释 了研究型大学的新使命和大学变革的新方向以及
丰富和发展了三元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后,探讨 了三螺旋理论在大学使命、政府作用以及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最后 ,指出了三螺旋理论对中国的政府角色和大学的有关启示。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创新 ;创新 系统
中图分类号:F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292X(2010)01—0026-04
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结合问题一直都是创新体系 (takingtheroleoftheot}ler)。例如 ,大学将知识资本化,鼓励
理论与实践中的关键和难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知识经济初 起源于大学学术研究的新公司成立,发挥着产业的作用;产业
现端倪,知识的生产 、扩散将越来越多的机构联系在一起 ,创 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技能而对员工进行培训,并透过建立企业 内
新体系中的多主体复合性 、动态集成性等复杂特性开始被人们 部的教育机构等促进知识共享与转移,与大学的功能相似 ;政
所认识 ,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首先得以展现和确立。费里曼 府则提供公共研究基金 ,如同一个创业投资家,并继续推进政
(1987)等学者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NIS)理论 ,从制度和产业结 府在创新方面的常规活动。如此仍保留自己的原有作用及独特
构上剖析了创新主体构成、系统性和国家干预的重要性。随后, 身份,又扩大了每个机构的功能以实现动态平衡 ,而成为改进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在1994年启动了 “国家创新系统 创新条件的关键。该理论模式被众多学者誉为是创新研究的最
项 目”,从而在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上掀起了高潮。国家创新系 新范式 ,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统理论 (NIS)强调了公司在创新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认为创新系 本文的主要 目的在于客观地评价三螺旋创新链的理论贡献,
统的核心单元是企业——企业是创新的源泉之一 ,也是技术与 就该理论模型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就其对中国创新
经济结合 、提高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当然,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主体互动的启示进行分析。
并不是创新理论发展的终极。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一个缺陷就 一 、 三螺旋理论的主要贡献
是对各创 新主体 的互 动机制方 面研究不够 深入 。Gibbons 1.较好地把握了知识和知识创新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等新趋势
(1994)、Leydesdofff(2003)、Jones—Evans(1997)以及Etzkowitz 按照传统的理解,从知识流的方向看,知识活动可以简单
(1995)等人在对知识创新的研究中发现 :知识创新正在转向一 地认为是一个 由科学发现 (基础研究)、技术发明 (主要是应用
个新的模型,其中知识生产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而已有 研究)以及技术创新中的技术开发 (主要是产业化)三个阶段
的创新理论不能够解释这个现象。受生物学上DNA的双螺旋分 组成的动态的线性链节过程。这些活动通常是在不同时期、不
子结构特征和分子生物学 、结晶学 中的三螺旋模式的启示 , 同地点或环节 由不同的主体分别单列式地完成。这就是所谓
Leydesdofff(2003)和Etzkowitz(1995)引进了三螺旋模型来分析大 “单价知识”观。三螺旋理论则持 “多价知识”观,认为应用研
学——产业——政府之间的动力学机制。所谓三螺旋是一种新 究与开发、产业化的过程完全可以与基础研究在时间上 、空间
的创新模式,强调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 中的 上一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