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国权、王君美:甲骨文、金文新释两则.docVIP

路国权、王君美:甲骨文、金文新释两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1185 收稿日期:2010年6月13日 發佈日期:2010年6月15日 頁碼: PAGE 2/ NUMPAGES 3 甲骨文、金文新释两则 (首发) 路国权 王君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通过对周原甲骨文H11:11的重新释读,认为其中的人名“更”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武庚,进而可以确定这片卜辞的年代。通过对戎生编钟铭文中世系和年代的梳理,提出铭文中的“皇祖宪公”就是文献中的晋献侯稣,戎生家族是从晋献侯一系分立出去的晋国宗室。 关键词:周原甲骨 武庚 戎生编钟 晋献侯稣 一 周原甲骨H11:11中的“更”为武庚 周原甲骨H11:11云“…巳,王其乎更,厥父陟。”王宇信先生指出其年代约在西周早期武、成、康时代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第223页,中国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书中第106页汇集了早期学者对这片卜辞的考释,本文不再备举。。对于其中的第五字,曾有先生误释为“内史”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第10 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第223页,中国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书中第106页汇集了早期学者对这片卜辞的考释,本文不再备举。 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第10页,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 曹玮:《周原甲骨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 我们推测这片卜辞中的“王”是周武王,“更”是武庚,“厥父”指武庚之父、末代商王帝辛(纣)。“陟”谓帝王死后升天,到达上帝左右。如《尚书·舜典》云:“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蔡沈《集传》引《竹书纪年》谓帝王之没皆曰陟。《尚书·康王之诰》云:“惟新陟王毕协赏罚,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蔡沈《集传》曰:“陟,升遐也。成王初崩,未葬未谥,故曰‘新陟王’。”江声《集注音疏》曰:“陟,等遐也,谓崩也。”《诗·大雅·文王》亦云:“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可见,在周人的观念中,“陟”用来指王死后升天。在殷墟卜辞中也有王用牲祭祀陟于祖先的观念,如《合集》27890、32029、32420、32916、屯2384等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中华书局,1988年。。“厥父陟”意思是“更 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中华书局,1988年。 另外,卜辞开端残缺的干支日可能是“己巳”。利簋铭文证实周武王克商在甲子,其后五日即为己巳,这时武王向武庚正式宣布这个消息是比较合适的。由此可将这片卜辞的时代定为周武王初年。 二 戎生编钟铭文中的“皇祖宪公”为晋献侯稣 戎生编钟是一组完整的甬钟,共八件,现为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八件钟上共有铭文153字,内容十分重要,李学勤、裘锡圭、马承源等先生先后著文讨论李学勤:《戎生编钟论释》;裘锡圭:《戎生编钟铭文考释》;马承源:《戎生钟铭文的探讨》;王子初:《戎生编钟的音乐学研究》。上述文章均载于《保利藏金》编辑委员会:《保利藏金》,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铭文大意已经基本疏通,但对于铭文中的“皇祖宪公 李学勤:《戎生编钟论释》;裘锡圭:《戎生编钟铭文考释》;马承源:《戎生钟铭文的探讨》;王子初:《戎生编钟的音乐学研究》。上述文章均载于《保利藏金》编辑委员会:《保利藏金》,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这里的“宪公”是谁呢?我们认为他与文献中记载的赫赫有名、并已得到考古发现证实的晋献侯稣是同一人。论证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戎生编钟铭文中记载的世系。李学勤、裘锡圭、马承源等先生一致认同“皇祖宪公”、“皇考卲伯”和“戎生”是连续的祖孙三代,其间并无省漏。马承源先生并谓:“皇祖是宗庙中的首位之王”。对此我们表示认同。 其次,需要说明戎生编钟的年代。李学勤、裘锡圭、马承源、王子初等先生对于戎生编钟年代的判断有很大差异:李学勤先生认为戎生编钟和晋姜鼎可以对读,年代接近,在晋昭侯六年(周平王三十一年);裘锡圭先生认为“戎生钟时代的上限是懿王,下限大概是厉王”;马承源先生认为戎生钟铸造的时代应在恭王之后的西周中期;王子初先生认为应在春秋初期。我们赞同李学勤和王子初先生的意见,戎生编钟的年代与晋姜鼎的年代接近。 裘锡圭、马承源等先生的意见已经排除,故下文主要谈及李学勤先生的意见。 李学勤先生认为戎生的“皇祖宪公”属于周穆王时期,但是这与戎生编钟的年代之间相隔七世八王,达184年此按夏商周断代工程制定的“夏商周年表”计算,见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戎生祖考三代的年代跨度过长。因此,戎生“皇祖宪公”的年代不可能早至周穆王时期。我们认为戎生“皇祖宪公”是文献中记载的晋献侯稣:戎生与晋文侯夫人晋姜约略同时,因此可以推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