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劳动合同管理技巧与风险防范.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户口地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婚姻状况、直系亲属、教育程度(包括资格、资质等级)、紧急通知人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以及其他个人信息。 * 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培训 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 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 在①试用期内劳动者②被证明不符合③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预先设定录用条件尤为重要 * 某软件开发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计划开发一款新型的女性娱乐游戏,决定成立项目组。人力资源刘主管遂在媒体上发布了招聘软件工程师的公告:录用条件: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有数据库程序开发经验,精通C++,有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工作职责:根据公司技术文档规范编写相应的技术文档;修改完善软件;编制项目文档;编写相应的说明书。王某具有多年游戏软件开发经验,经层层面试,最终被公司录用,公司与王某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六个月。然而,王某入职后,公司逐渐发现王某虽然工作态度诚恳,积极肯干,但是因为语言水平问题,与外籍员工在工作沟通中不够顺畅。最终,公司研究决定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公司通知王某后,王某提出要求公司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 王某认为:他符合公司招聘条件也履行了工作职责,公司在录用条件中对语言交流没有特殊要求,现在以语言交流问题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HR认为:王某仍在试用期内,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王某与外籍员工存在语言沟通问题,说明王某不符合录用条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理合法,拒绝了王某的要求。 * 王某一纸诉状将公司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公司因无法举证证明王某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败诉。 仲裁裁决 1.? 公司设定的录用条件和工作职责具有联系性 2.???录用条件应当明确具体。 3. 劳动合同中直接约定岗位要求 岗位说明书 录用条件上签字或将录用条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 * 4.?? 录用条件应符合法律规定。 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残疾人,传染病病原体携带者 * * 劳动合同种类 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限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 - 0 固定期限 不满3个月 0 3个月-1年 1个月 1年-3年 2个月 3年以上 6个月 无固定期限 - 6个月 1、一人只能定一次? 不能延长! “鸡肋”型员工能否延长试用? 2、不能单独设定 签署试用期协议是否可以预防? 3、合并计算合同期限 * 1.缺乏必备条款或未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的法律责任 2.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3.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 4.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 案例:K小姐是一家高新技术公司的人事专员,负责公司招聘、培训及员工关系管理三个模块的工作。2008年年底,公司几个部门向人力资源总监反映K小姐招聘推荐的人选不是不符合招聘要求,就是未过试用期就擅自离职,给部门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总监也发现K小姐的年末绩效考核成绩连合格都达不到。基于较长的工作资历,也为了给K小姐多一次考核机会,公司给K小姐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但培训后的考核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2009年3月10日,公司向K小姐发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内容为:因K小姐不胜任工作,经培训仍然不能达到工作要求,公司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同月16日与K小姐私交甚好的前台文员张小姐也无缘由的不辞而别。 * 2009年4月25日公司收到劳动争议仲裁立案通知书,K小姐与张小姐同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向其二人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补偿。 公司历来管理规范,员工入职当日签订劳动合同是公司人事行政部的习惯,自己部门的员工更不例外。但当打开档案柜时却发现两人的劳动合同均不翼而飞,总监顿时明白两人的真正目的所在,开始四处寻找可能存有合同记录的证据。从张小姐使用的办公电脑中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在MSN聊天记录中发现了二人谈及K小姐窃取两人劳动合同并以此为由向公司要求双倍工资的企图及时间等内容。 如何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 * 即时通讯记录 = 视听资料。 公证 严重失职行为;监守自盗 聊天记录+工作职责+劳动合同汇总记录 证据链 * 专人专管; 在岗位说明书及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管理台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