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吐下泻诺罗病毒搞鬼-新中兴医院.DOC
新中興醫院 感染管制標準作業規範
肉毒桿菌感染
類別
感染管制標準作業規範
編號
A063
主題
肉毒桿菌感染
制訂日期
99.03.10
負責單位
感控組
最近修訂日期
99.03.10
負責人
吳宜珊
修定次數
1
疾病確認(Identification)
肉毒桿菌中毒有三種型式,(1)傳統型,(2)嬰兒肉毒桿菌症,此種疾病於1976年被確定,及(3)創傷型肉毒桿菌症,係因此菌於傷口內增殖而引起。
傳統型肉毒桿菌症為一種很嚴重的中毒,來自攝食已受肉毒桿菌污染食物中已形成之毒素,此病之特徵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最初不舒服之處為視覺障礙(視覺模糊或複視),嚥物困難及口乾。之後,活潑的人也漸漸地有弛緩性麻痺之現象,嘔吐和便秘或下痢也會出現,嚴重時會因窒息而死亡。若無併發性感染時,此病無發燒之現象。假若給予好的呼吸系統照顧及抗毒素治療,死亡率可能低於15%,然而復原慢(幾個月,極少數會拖幾年)。
嬰兒肉毒桿菌症係因此菌在腸內增殖並產生毒素。1歲以下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才會受影響。成人若有腸道手術腸道微生物叢改變時才會受影響。症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嚥物困難、失去頭部控制、低肌張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衰弱而死亡。此症有很廣泛的特徵及嚴重程度,從輕微至突然死亡。
致病因子(Infectious agent)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為極厭氧之產孢桿菌,其所產生之毒素是致病因子。大部分案件屬A、B、E型毒素,極少數為F與G型。E型案件通常與魚類、海產品和海生哺乳動物之肉類有關。毒素之產生是由於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醃製食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食品水活性較高(0.85以上),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尤其是在封緊的容器內)。此毒素不耐熱,經煮沸後毒力會消失,但是要破壞孢子則須甚高溫度,E型毒素在低溫3℃時亦會慢慢地產生。大部分嬰兒肉毒桿菌症為A或B型毒素引起。
傳染窩(Reservoir)
孢子普遍存在泥土、農產品、海底、動物及魚類之腸道中。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製罐時殺菌不完全或烹飪不充分,在厭氧情形下,此菌會產生毒素,攝食後引起傳統型肉毒桿菌症。其案件以家庭式之醃製蔬菜、水果、魚、肉類、香腸、海產品等為主,創傷型肉毒桿菌症大多來自二次感染,傷口處遭受細砂、泥土之污染,長期濫用藥物成癮者亦會發生。嬰兒肉毒桿菌症之來源為攝食含此菌孢子之食品,而非因食品中有此毒素。
孢子存在於食品及灰塵中,蜂蜜偶亦含此孢子。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傳統型肉毒桿菌症之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36小時間出現,但亦有數天後才發作。潛伏期愈短病情通常愈嚴重,死亡率愈高。嬰兒肉毒桿菌症之正確潛伏期目前尚不清楚。
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雖然患者排出大量之菌於糞便中,且可持續數週,但仍然沒有發生人與人間的直接傳染。
貳、防疫措施
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傳統型肉毒桿菌中毒症一般症狀為複視、視覺模糊、延髓性衰弱、對稱性神經麻痺。而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症則便秘、吮食乏力、漸進性虛弱、呼吸衰弱甚至死亡等特徵,且多發生於1歲內之嬰幼兒。創傷型肉毒桿菌症一般與發病前2週內新污染之傷口有關。
防治方法(Methods of control)
1) 預防措施:
A.處理及製備商業性之醃製品或保存時,控制過程要有效地滅菌或控制其pH值。
B.宣導家庭於醃製或保存食品時,技術上要把孢子破壞,欲使毒素破壞須要煮沸至少3分鐘且食物要攪拌,或將pH值控制在4.5以下。
C.脹起蓋子的罐製品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行丟棄。
D.由於孢子於自然界很廣,1歲以下之嬰兒避免餵食蜂蜜。
2) 病患、接觸者及周圍環境的控制:
B.隔離:並不需要,但處理污染的尿布後要立刻洗手。
C.消毒方式:污染的食物須經煮沸去毒後始可丟棄,或打破容器深埋以免野外動物攝食。有污染的用具要煮沸或以氯化物處理以破壞毒素,嬰兒糞便之清理應合乎衛生原則。
D.接觸者之管制:一般簡單之接觸並不需要管制。攝食污染食物者必須要催瀉、洗胃及灌腸,並接受嚴密的觀察。給予多價抗血清治療時,對於無症狀的個人必須要謹慎,以免造成副作用或過敏。
E.調查接觸者及毒素之來源:調查患者最近所吃之食物,收集可疑之食物進行銷毀,尋找同案件中之其他中毒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