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公理及其平行线的第一个判定定理,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2培养学生从实际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判定方法的发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而定理证明的思考方法以及书写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回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
(1)任何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它们平行
(3)已知直线l,则l的平行线有无数条
(4)如果直线a与直线b无交点,直线b与直线c无交点,则直线a与直线c平行
出这些题的目的是:强调两直线平行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以及平行公理中“平行线存在唯一”的结论
在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教室中的实物,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引入和讲授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一个长方体工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除度量它的长和宽的尺寸是否合格外,还要检查各面的长、宽是否分别平行?这些实际问题,要根据平行线定义去判断是不可能的,但又如何判断它们平行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具备什么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板书课题)
2复习画图的实践活动,发现判定方法
想一想,上节课我们是怎样用三角板作出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打出如图2—43的投影并作简单的解释)
引导学生发现,两直线之所以平行,是因为这两个角是同位角,这两个角相等,再问,将直尺拿掉行不行?不行,因此做平行线还要借助第三条直线a,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文字叙述概括出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的同位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告诉学生,这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3及时巩固,及时反馈
例1 ∠1=150°,∠2=30°问a与b的关系如图2—44(1)
(先找到∠1的同位角,然后求出同位角的大小)
例2 如图2—44(2),若∠1=52°,问应使∠C为多少度才能使直线AB∥直线CD
4平行线第一判定定理
(1)从实际中引出矛盾,提出猜想
长方体工件的面上两条边AD和BC是否平行如图2—44(3),如果用上述公理去判定是不方便的,因为这时∠2的同位角不好找,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回答设∠2的同位角是∠MED(延长FE到M),因为∠AEF=∠MED,所以只要∠AEF=∠2,AD∥BC就成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他的发现的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2)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上述发现只是猜想,是否正确还要证明这时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教师可根据情况加以补充和修改如下
已知:如图2—44(4),直线AB,CD被MN所截,∠1=∠2
求证:AB∥CD
分析:依学生开始观察的思路,若∠1=∠2,∠1=∠3,则∠2=∠3,所以AB∥CD
可引导学生用执果索因的方式再思考欲证AB∥CD,只需∠2=∠3但∠3=∠2,且∠1=∠2,所以∠2=∠3成立(写法上要“由因到果”的书写)
证明:因为∠1=∠2(已知)
∠1=∠23(对顶角相等)
所以∠2=∠3(等量代换)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由此得到:第一判定定理:略
(3)发散思维训练,定理的另证
在讲完上述的证明后,再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应该能用另三对同位角相等证出,学生只要有人想出一对,可带动其他学生想出另两对同位角,下面给出其中的一种语法和图形如图2—45
证明:因为∠1=∠2,(已知)
∠1+∠3=180°,∠2+∠4=180°,(平角定义)
所以∠3=∠4(等角的补角相等)
因此AB∥CD(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对定理的证明作如下小结
寻找证明方法的基本思考过程是:
由条件想所知(即由因素果),由结论想所需(即执果索因)一般来说,二者结合起来效果较好,今后在寻找解题方法时,应从这两方面去思考
三、综合应用,变式练习(采用讲练结合方式)
例1 看图填空,如图2—46
(1)因为∠1=∠E,(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2=∠D,(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3=_________∥,(已知)
所以AB∥____________()
例2 如图2—47
已知:∠1=40°,∠2=140°,
求证:AB∥CD
例3 如图2—48
三角形ABC中 ,∠B=90°,D在AC边上,DF⊥BC于F,DE⊥AB于E,求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半径盾构下穿高铁桥支护优化及变形控制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PDF
- 小灵通西部行内蒙古.PDF
- 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PDF
- 小量血液基因组DNA直接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GK4005050.DOC
- 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药物经济学研究-世界中医药.PDF
- 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护理管理.PDF
- 就业数字图书馆使用说明.DOC
- 尾矿库-扬安文化.PPT
- 尿素尿酸和总蛋白复合冰冻人血清国家标准品的研制-新医学.PDF
- 尼罗河谷地黄河流域.PPT
- 广东中山2010—2012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据-华南预防医学.PDF
- 广东地方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DOC
- 广东自然保护区尺度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与高级-动物学杂志.PDF
- 广东药品检验所.DOC
- 广东质量监督化肥农药检验站样品检测委托书-广东石油与精细.DOC
- 广州5781名中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校医.PDF
- 广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广州健康教育所.PDF
- 广州正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医疗美容及整形技术成都展览.DOC
- 广州花都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2016年预算补充公开内容.PDF
- 广州黄埔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广州开发区管委会.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