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以戴震、阮元为中心.docxVIP

干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以戴震、阮元为中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一一以戴震、阮元为中心 黃爱平 清代汉学自顾炎武开山,阎若琥、胡滑奠基,恵栋确立之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发展至 极盛,由文字、音韵、训诂入手以寻求经书义理的主张,历经儿代学者的推阐,也成为汉学 家普遍信奉的治学宗旨。就连激烈反对汉学的理学家方东树也不得不承认:“此论最近信, 主张最有力,所以标宗旨,峻门户,固壁垒,示信学者,谓据其胜理,而不可夺矣。”[1]但 实际上,汉学家对本学派宗旨的理解是不尽一致的,所强调的重点也有差异。因此,尽管他 们都坚持由文字、音韵、训诂入手來寻求经书义理,但各人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学术 实践的途径也有差异,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其中,尤以戴震和阮元最为典型,反映出汉学 家内部两种儿乎完全迥异的治学风格和学术取向。 戴震是继惠栋Z后著名的汉学家,皖派学者的重要代表。他继承顾炎武以来,特別是惠 栋倡导的由文字音韵训诂以明义理的主张,明确指出:“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英词也, 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具道,必有渐。” [2]乂说:“仆白十七岁时,有 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宋儒讥训 诂Z学,轻语言文字,是犹渡江河而弃舟楫,欲登高而无阶梯也。” [3]可见,戴震十分强调 文字、音韵、训诂的重要性,视之为求道的必由之路,并且是唯一的途径。就此而言,戴震 的主张,与顾炎武“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4]的呼吁,惠栋“经之义存乎训, 识字审音,乃知其义” [5]的学术路径,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置身于汉学方兴未艾的学术氛I韦I之屮,戴震以其敏锐的眼光,觉察到当时诸多汉 学家样趋于训诂考据,而轻视义理探索,缺乏理论思维的弊病,因而他在大力推阐汉学治学 宗旨的同吋,尤为倡导训诂、考据为义理的结合。他说:“言者辄Ch有汉儒经学,有宋儒 经学,一主于故训,一主于理义。此诚震Z大不解也者。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 臆,将人人渐空得之,奚有于经学之云乎哉?惟空凭胸臆之卒无当于贤人圣人之理义,然后 求之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县隔也,然后求之故训。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 贤人圣人Z理义明,而我心Z所同然者,乃因Z而明。贤人圣人Z理义非它,存乎典章制度 者是也。” [6]显然,戴震明确反对一般汉学家将“故训”与“理义”截然对立的倾向,而极 力主张由训诂入手寻求义理。在强调训诂与义理结合的过程中,戴震的思想主张还经历了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年他曾认为:“犬卜?有义理之源,有考核之源,有文章之源,吾于三 者皆庶得其源。”其后,为纠弊补偏,戴震转而更为强调义理的重要性。他说:“义理即考核、 文章二者Z源也,义理又何源哉?吾前言过矣。” [7]这也就是他自己所总结的心得:“冇义 理之学,有文章之学,有考核之学。义理者,文章、考核之源也。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 能文章o L8JIII此看來,戴震对?汉学宗旨的理解,亦即其思想变化的最终落脚点是対义理的 重视,甚而强调“义理Z学”是“文章、考核Z源”,只有“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能文 章”。就此而言,戴震的思想主张,已经与当时诸多汉学家重在文字、音韵、训诂木身的看 法有了相当的距离。戴震的入室弟子段玉裁就不赞成其师的看法,而是强调考核的作用,认 为:“义理、文章,未有不由考核而得者。自古圣人制作Z大,皆精审乎天地民物Z理,得 其情实,综其始终,举其纲以俟其目,兴以利而防其弊,故能奠安万世,虽有奸暴不敢自外。 《中庸》口:’君子Z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 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此非考核Z极致乎?圣人心通义理,而必劳劳如是者, 不如是不足以尽天地民物之理也。” [9] 阮元是继惠栋、戴震之后出现的扬州学派的重要学者,乾嘉学派的殿军。作为清代汉学 的代表人物,阮元同样大力推阐汉学治学宗旨,明确指出:“圣贤Z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 [10]并特别强调:“圣贤之言,不但深远者非训诂不明,即浅近者亦非训诂不明也。就圣贤 Z言而训Z,或冇误焉,圣贤Z道亦误矣o [11]所谓“舍经而文,其文无质,舍诂求经, 其经不实。为文者尚不可以昧经诂,况圣贤Z道乎” [12]?可见,要寻求圣贤Z道和经书义 理,就必须通过文字、音韵、训诂,舍此无他途径。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阮元与惠栋、戴震 以及具他诸多汉学家的主张是一致的。 同样,目睹当时一些汉学家严立汉宋之分,认为二者“一主于故训,一主于理义”,因 而“仅取汉人传注之一名-物而辗转考证Z” [13], “误以裳绩补苴谓足尽天地之能事”的 状况[14],阮元也极力强调训诂、考据少义理的结合。但是,?戴震重视义理,视Z为“文 章、考核Z源”不同,也与段玉裁等汉学家推崇考据,认为只冇考据才“足以尽天地民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