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27.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27.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8 这个视频就是讲述了今天我们要学的小故事,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课,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点击播放视频 陈元方答客问 1. 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 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难点) (重点) 《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世说新语》按内容分为36篇。《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被编入书中《方正》篇。 《世说新语》 尊君在不 太傅 差可拟 一 读一读字音 fǒu fù chā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二 文言知识积累 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注意,照管。 (三)古今异义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点拨:“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省略句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点拨:省略介词“于”,应为“(于)门外戏”。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导思1.文章记叙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情节 关键词 诚信 导思2.文章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陈太邱与友期行.mp3》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注释: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译文: 翻译课文 至:到。 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时年:那年。 戏:玩耍。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注释: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译文: 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注释: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说:“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译文: 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注释: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译文: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答案】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答案】本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