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通史
(秦汉卷)
姜国柱 辛 旗 著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总 序
姜国柱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
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 屡遭
变乱, 但终能由乱返治, 使民族命脉繁衍不绝, 生生不息, 并创造
了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 为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历史贡
献。 这些优秀而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不仅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
结晶, 而且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中国哲学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 前后相承的连续体, 它有艰苦
探索的昨天, 才有辉煌发展的今天, 更有朝气蓬勃的明天。 在中国
思想发展的悠久历史中, 向世人展示出它是: 源远流长, 绵延不
断, 思想纷繁, 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 影响深广的人类思想瑰宝。
中国历史思想的发展, 与整个人类思想的发展一样, 充满了矛
盾, 经历着曲折, 它依赖于不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社会发展的
阶段性而呈现出思想起落的阶段性, 由殷周时代先民思想的萌芽和
初期宗教观念的产生,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汉
代经学的出现, 魏晋玄学的滥觞, 南北朝佛学与反佛学斗争的展
开, 隋唐时代思想的发展, 宋明理学的创立, 清代经世致用之学的
深化, 无一不呈现出哲学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依赖性, 同时又呈现出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思想的继承
性。 每个阶段思想的发展, 都有其完整的发展过程, 从观点的提
出, 矛盾的展开, 范畴的演化, 讨论的深入, 到观点的论证, 问题
的解决, 思想的总结, 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发展过程。 在这个
发展过程中, 由于客观矛盾的发展和主观认识能力的深化, 思想认
1
中国思想通史(秦汉卷)
识发展经历着曲折和反复, 肯定和否定, 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而
形成螺旋式的发展, 波浪式的前进。 这便是人类思想认识发展的共
同规律,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亦是如此。
在丰富多彩、 纷繁宏大的中国思想发展史中, 我们可以看到,
它虽然经历着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却不是“周而复始”
的简单循环, 也不是万古一系的圣学道统的简单流年, 而是源远流
长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的光辉结晶和人类认识真理的光辉记录。
我们不论总观几千年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思潮的历史
发展, 还是具体分析一个思想家思想发展的具体表现, 都可以看出
中国思想史上的若干认识的曲折性和波浪性, 它充分地显示了中国
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中国思想发轫之初, 与其他地域的思想, 虽有相似之处, 但因
社会经济、 政治、 自然环境诸条件之异, 经过历代哲人智士的创造
发明、 增益充实, 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 优异于其他民族的
思想文化。 中华民族善于吸取和消融外来思想文化, 从不照搬照
抄, 而是经过加工、 改造, 使之中国化。 外来思想文化到了中国,
如不改变成为中国的模式, 就无法立足、 存在, 因为我华夏思想文
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经济、 政治根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
族性格和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思想史不仅是国内各民族思想文化
交流、 融合的结晶, 而且也吸取、 改造外来的思想文化来丰富、 充
实自己体系的内容, 如汉魏以后吸收和消融了佛教的思想, 宋代理
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吸取佛、 道二家思想, 将儒、 佛、 道三家思
想融为一体, 而构筑成最完备而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 中国思想史
在构成东方世界文明及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
贡献。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哲学家、 思想家和博学者,
如春秋时期的老子、 孔子、 孙子; 战国时期的墨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汉代以后的董仲舒、 王充、 王弼、 向秀、 郭象、 范
缜、 王通、 韩愈、 柳宗元、 刘禹锡、 玄奘、 惠能、 李觏、 邵雍、 周
敦颐、 司马光、 张载、 王安石、 程颢、 程颐、 朱熹、 张栻、 吕祖
谦、 陆九渊、 陈亮、 叶适、 陈献章、 王守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