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政治建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总 序 总 序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 移北平,这一年十个月构成了中共党史上的“西柏坡时期”。 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指 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九月会议” 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建立了华北人民政府。由此在 我们党的历史中铸就了三座丰碑,即:革命战争史上的丰碑、政权 建设史上的丰碑、党建思想史上的丰碑,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一年十个月的伟大实践活动,在中 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积累形成 了治军、治国、治党等方面的特别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宝贵历史经 验。这些经验在6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为了更深入、更系统地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西柏坡 时期的光辉实践和宝贵经验,河北省委党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 写了关于西柏坡时期建设的系列丛书,包括:西柏坡时期政治建设、 西柏坡时期经济建设、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西柏坡时期社会建设、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西柏坡时期军事建设等。 系列丛书围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践和理 1 ★   ★ 论创新,在回顾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凝炼历史经验,提出现实启示, 旨在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路径和精神 动力,也为学术界进行西柏坡研究提供参考。 丛书的出版得益于河北省委党校许多专家的辛勤研究和工作, 也得益于河北省委党员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西柏坡研究 的大力支持,在丛书出版之际,一并表示感谢!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2 ★   ★ 前 言 前 言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是平山县 中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距石家庄约100公里。西柏坡革命历史悠 久,大革命时期就有早期共产党员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曾荣获“抗 日模范村”称号。解放战争进入1947年3月后,因为国民党大举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并重拳砸向延安,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中国共 产党战略转移撤离延安。在转战陕北途中,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 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5月先期到达西柏坡开展工作,对外称“工校”。 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离开陕北杨家沟也来到了西 柏坡。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五大书记齐聚此地。由此, 西柏坡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成了中国革命最后 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中国革命史上,西柏坡与井冈山、瑞金、延安 齐名,成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四个“红色大本营”之一。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到1949年3月毛泽东率 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此地前往北平,这一年零十个月时间,便构成 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西柏坡时期”。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 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一月会议”、“七 届二中全会”;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 动统治;迎接了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代表及社会贤达聚集解放区 共商国是、接见了苏联特使米高扬、“上海和平代表团”和傅作义 1 ★   ★ 政治建设 将军……尤其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 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政策基础。这一时期, 中国共产党摧毁了旧政权、建立了新政权,194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