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总 序
总 序
从 1947 年 5 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 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迁
移北平,这一年十个月构成了中共党史上的“西柏坡时期”。
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指
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九月会议”
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建立了华北人民政府。由此在
我们党的历史中铸就了三座丰碑,即:革命战争史上的丰碑、政权
建设史上的丰碑、党建思想史上的丰碑,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一年十个月的伟大实践活动,在中
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积累形成
了治军、治国、治党等方面的特别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宝贵历史经
验。这些经验在 60 多年后的今天,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为了更深入、更系统地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西柏坡
时期的光辉实践和宝贵经验,河北省委党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
写了关于西柏坡时期建设的系列丛书,包括:西柏坡时期政治建设、
西柏坡时期经济建设、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西柏坡时期社会建设、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西柏坡时期军事建设等。
系列丛书围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践和理
1
★ ★
总 序
论创新,在回顾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凝炼历史经验,提出现实启示,
旨在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路径和精神
动力,也为学术界进行西柏坡研究提供参考。
丛书的出版得益于河北省委党校许多专家的辛勤研究和工作,
也得益于河北省委党员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西柏坡研究
的大力支持,在丛书出版之际,一并表示感谢!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2
★ ★
前 言
前 言
革命圣地西柏坡,继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之后,成为中
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又一个闪光而圣洁的名字。不仅如
此,西柏坡同时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丰碑的意义。
因为,西柏坡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一段历史,一组
事件,一种精神,一个象征,一座标识,一个温故而总能知新的话题。
政治家重温西柏坡,读懂了新中国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在西柏
坡——又一个万里长征路的出发地,他们寻找着自己,以及自己肩
负的责任;学者们重温西柏坡,探究新中国是如何从这里走来的,
于是有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经验,甚至出现了西柏坡学;普通人
重温西柏坡,尽管不会有政治家的远见和高度,也不会有学者们的
见解和成就,但是他们会深情地感受、生动地讲述、无限地联想,
这里的一人一物、一时一事,传说中的白毛女故乡如何沧海桑田。
西柏坡,它贯通古今,既是终点又是起点;西柏坡,它沟通精英与
大众、城市与农村、小村庄与大世界,它既是那么的平凡又是那么
的伟大。西柏坡,它上见天光,下接地气,蕴含丰富,理所当然成
为众多话题聚集的焦点。
有感于西柏坡特有的魅力,立足于西柏坡时期资源的开发,本
书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另辟蹊径,旨在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贡
献。本书主体部分,包括一个引论和六个分章。引论部分,引入社
1
★ ★
社会建设
会变迁的大视角,重新观照中国革命史上的西柏坡时期,当有登高
望远的开阔与豁然;第一章至第六章,分别以专题的方式,先是从
社会结构、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矛盾、社会事业五个横断面,
再又选取“学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