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与文化-吴志达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明代文学与文化 吴志达摇 著 武 汉 大 学 出版 社 序 李摇 修摇 生 摇 摇 吴志达教授的 《明代文学与文化》 书成, 嘱我作序。 这引起我 不少往事的回忆。 志达教授是我的学长, 也是一位挚友。 我于 1950 年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 1952 年教育部进行院校调整, 辅仁大学与 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我便进入北京师范大学, 志达教授同年考入北京 师范大学中文系, 我们开始相识。 我 1954 年又考上本系古代文学研 究生, 这样, 我们就有四年时间相处。 1954 年前后, 正强调 “向科 学进军冶, 气氛比较活跃, 我们上下班级交往很多。 志达教授给人的 印象与众不同, 他不是很活跃, 却又能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但我始终 没有找到恰当的词语形容, 后来程千帆先生给他下了四个字的评语: “纯笃勤劬。冶 我觉得非常准确。 志达教授, 原名文星, 原籍浙江东 阳, 1931 年 8 月出生于南京。 1952 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56年毕业时, 随即考取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导师是程 千帆先生。 说起上个世纪50 年代的研究生的情况, 也是颇多感慨。 我记得50年代招考研究生是从 1953 年开始的, 当时学习苏联, 称 “副博士研究生冶, 后因反对资产阶级法权, 取消了副博士的称号, 进而取消导师制, 由教研室集体带, 由教研室主任负责。 1956 年, 又恢复指导老师的办法, 但不久开始了反右运动, 导师、 学生多有划 为 “右派冶 者, 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我记得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长 之先生, 无论在风雨正骤, 还是比较平和之时, 他始终是以平缓的语 气、 认真的态度, 进行业务辅导。 程千帆先生被划为 “右派冶, 志达 教授在武汉大学也被当 “漏网右派冶 批判, 他们师生间的交往并没 1 明代文学与文化 詪詪詪詪詪詪詪詪詪 有因此中止。 “风义冶 为人称道, 也为程先生所器重。 他毕业后虽历 经坎坷而志不灰, 坚毅顽强, 以 “挺直脊梁做人, 脚踏实地工作冶 为人生信条, 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教学与研究, 撰有 《明清文学 史 ·明代卷》、 《中国文言小说史》 及明代文学与文化的的系列论文, 并主编了 《中华大典 ·明清文学分典》, 因此, 在明代文学与文化的 研究上, 多所创获。 《明代文学与文化》 一书, 上限自元明之际社会大变革促成的文 学与文化高潮, 下限至晚明, 对三百年间文学与文化的特质及其升降 盛衰的状况与原因, 作了深入的论述, 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 作者根据明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实况, 提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的关系, 既有不平衡之时, 又有大体平衡之时。 元明之交三四十年 间, 因战乱、 天灾等原因, 物质生产极度贫困, 而精神生产异常丰 富, 儒、 道、 释、 法诸家思想并存, 人们不受某一种思想约束, 权谋 机变的弄潮儿虽然采取儒法相因、 外儒内法的策略, 但并不排斥道、 释, 文化思想活跃, 各体文学名著迭出, 形成文学与文化短暂的辉 煌。 其特质是表现久乱思治的民心, 同情人民被逼铤而走险, 揭露官 府的腐败黑暗, 有民本思想, 以仁易暴意识和英雄崇拜心理较为突 出, 呼唤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复苏。 诗文创作因地域文化差异形成吴 中、 越中、 闽中、 岭南诸多流派, 风格虽异, 理论上并无排他性, 但 显露复古苗头。 洪武中期以后的百余年间, 文学趋向低迷, 其特质是极端封建专 制主义的帝王文化对文学与士人文化的桎梏或误导, 物质生产由恢复 到初步繁荣, 精神生产贫困化并趋向畸形发展, 官方倡导程朱理学与 八股科举制度相结合, 并以文字狱和严酷的律令相威慑, 由元入明的 士人、 著名作家, 在洪武年间先后遭残害, 永乐初又以 “靖难之役冶 杀戮一大批异己士大夫。 稍后, 在 “太平盛世冶 气象下出现由台阁 文化所主导的 “台阁体冶。 “茶陵派冶 旨在反对 “台阁体冶, 理论上有 所建树, 为 “复古派冶 导夫先路, 创作实践受台阁文化的局限较大。 从正德、 嘉靖以迄明末, 是明代文学与文化由转折、 过渡, 逐渐 趋向新高潮的时期, 其特质是文学上的复古与反复古之争, 文化思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