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朗诵素材
朱自清朗诵比赛抑扬顿挫中流淌着文化之韵
2005年12月12日08:12?南京报业网
□实习生吴顺娟金陵晚报记者张艳朱波
【金陵晚报报道】
经过缜密的准备工作,朱自清散文诗歌朗诵比赛的复赛昨日终于在秦淮区旅游局六楼的多功能厅拉开了帷幕。这次的选手是从初赛的270名选手中精选出的,个个堪称朗诵高手
,在经过又一周的准备后,他们无论是朗诵熟练程度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了极大提高。
随身带配乐,走到哪朗诵到哪
比较起初赛中“没有配乐、封闭式”的海选比赛方式,复赛赛场显得精致了一些。现场搭起了舞台、配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大幅照片的喷绘背景,场上也有了音响设备。此外,选手们面对的也不仅仅是评委,因为台下满满地坐了观众,这不能不说是给了选手一些心理压力,也确实有几位选手因此发挥有些失色。
不过,昨日大多数进入复赛的选手们都以精心的准备让观众和评委们领略到朱自清散文之美。
13号选手宿瑞明,一段《荷塘月色》的朗诵令台下观众如痴如醉,这与他选的一段配乐不无关系。为了与文章丝丝入扣,宿瑞明将两段音乐——《姑苏行》与《平湖秋月》,都是笛子曲——穿插着拼接在一起,听上去既天衣无缝,又配合了每一个字句的抑扬顿挫。宿瑞明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好曲子朗诵《荷塘月色》,这几天他一直便把曲子录在手机的MP3上,走到哪里就吟到哪里,片刻不曾停歇。也正是如此,朗诵起来几位评委给宿瑞明打了9.57分的高分。
其实,每一位选手背后都有这样的故事,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马庆潭奶奶,昨天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不过她的心思可一点都没有比别人少,除了专门请学校的音乐老师为自己选配了一段《苗岭的早晨》作为背景音乐以外,马奶奶还为了对一句诗的理解请教了很多人。
原来,进入复赛时,马奶奶准备念一首朱自清的诗《悼闻一多》,这是昨天她临时在扬州朱自清故居看到的,十分喜欢,便抄了下来。但是在练习的时候,马奶奶不太理解这段诗中第二句诗文的含义,她打了十多个电话请教了老师、同行甚至自己的晚辈。最后,由于大家对这篇诗文都比较生疏,马奶奶放弃了这篇文章改念了初赛时候的篇目。
同一文章有不同的诠释
选手们不仅是在展示自己的声音甜美读音正确,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向评委们展示了对朱自清散文的理解。也因此,不同的选手们朗诵同样的文章,感情色彩也就不一样。
《匆匆》是朱自清流传极广的一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时机易逝”的主题,这篇文章同时被选进了中学课文。30名选手中,约有6名选手都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参赛作品,但是各自的味道不同。像9号选手苏颖,手持话筒,一篇《匆匆》朗诵得自然平静、缓缓如流水,听众们在优美的朗诵声中似乎听得到诗人意境般的思考意味;而05号的钓鱼台小学二年级学生高笑,虽然只有8岁,却抑扬顿挫、朗诵出了一篇颇有几分激昂的《匆匆》;03号王铧的《匆匆》,却听来低婉深沉,有些许哀怨。
昨日的评委之一、秦淮区文化局副局长吴杰告诉记者:“我们觉得比赛的选手们都很投入,都不是简单地用声音去朗诵,而是用自己的感情来朗诵的,这是评委们很惊喜的地方……不同的人生经历或者认识角度不同,会使得同一篇文章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身就是文学和艺术的高雅的地方。”
“他们能代表南京市民的文化欣赏水平!”评委们对于这一次南京读者们的高水平表现,表示了满意。
从桨声灯影到烟雨瘦西湖,选手感受朱自清风骨
本报朗诵比赛越来越精彩了,为了深刻体会爱国文人朱自清的情怀和文章意境,上周六,进入复赛的30名选手一起参加了本报的“朱自清之旅”——先船游秦淮河、再赴扬州参观朱自清故居、扬州瘦西湖……这看似简单的轻松游程,其实是一次特训内容:从这一刻开始,选手们要搜寻着秦淮河的文化遗迹,追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体验那年那月,秦淮河上的风月、扬州故居的往事以及这位爱国文人的风骨。
秦淮河畔重读《桨声灯影》
当游船从秦淮河上的一座座桥下穿行而过,两岸的房子紧紧夹着河水,过了文德桥,经过当年秦淮河两岸最繁盛的夫子庙,最后来到东水关公园,选手们试图体验82年前朱自清坐船慢慢悠悠荡漾在秦淮河上的感受,尽管两岸的建筑和游船早已改变,但秦淮河还是那条秦淮河。
朱自清故居感受“清芬正气”
而扬州的朱自清故居,则需要用选手们脚步去丈量:它藏身于闹市,一条长长旧旧的安乐巷,仅容两人并排走,所有选手们都要顺着矮矮的墙头、跟着曲折蜿蜒的小道,一步步地深入,才能抵达青砖黑瓦的老房子。这是一座典型的扬州小四合院,不大,三间两厢一照壁,青砖瓦房。摆设十分简朴,这就是朱自清1930年春以后居住13年之久的地方。
在纪念馆,选手们跟着馆长的脚步,细细聆听着这位爱国文人、民主战士的生平故事,去感受他一生“清芬正气”。
与朱自清嫡孙面对面
在扬州,选手们见到了朱自清的嫡孙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