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OC

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16年度冠名奖推荐表(集体) 被推荐集体名称 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DNL0305) 负责人姓名 王素力 申报冠名奖奖项名称 科技创新奖 被推荐集体人员情况 职工:35名;研究生:16名;返聘职工:0名 主要事迹: 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2016年承担了973、科工委、院重点部署等国家及中科院任务,在基础研究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的“心脏”,该团队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新开发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倍增,成本约为美国杜邦公司Nafion膜的1/10。多尺度有序化膜电极比功率高达5.3W/mgpt,性能超过美国能源部同期目标,寿命达到8000小时,核心专利获2016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坚持“需求牵引”,开发系列高比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产品 该团队承担了我国首个燃料电池型谱项目,研制的三种型号产品已通过某部委组织的鉴定检验,并在国内率先获得科研生产许可证(燃料电池生产)。2016年,第二套“500W-3000W甲醇燃料电池”型谱项目获立项,该系列产品可广泛替代各类燃油发电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列产品作为指定受邀产品参加了“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受到各部门领导及用户的高度关注。 集成5kW高温醇类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电动车示范运行 该团队突破了高温电解质膜和膜电极技术,将醇类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从60-80℃提高到160-200℃,藉此组装了额定输出功率为5kW的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完成了与电动车的联试。与锂离子电池电动车相比,甲醇燃料电池电动车具有续驶里程倍增,使用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无需昂贵的基础设施等优点,受到能源局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突破金属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水下应用 该团队突破了金属燃料电池高效电极制备、高一致性电池组设计与系统模块化集成技术,圆满完成院重点部署项目课题验收,集成了25kW大功率铝/空气燃料电池系统,用于某型装备科研试验;开发了新型镁水电池,并首次通过万米模拟压力实验,具备全海深应用的潜力。部分成果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其它 2016年研究组申请发明专利78件、获授权专利19件,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anoscale、Carbon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