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公元265~960年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社会背景】 时代背景 从西晋经隋唐至五代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各民族逐步融合,社会日益进步,经济大发展。 隋--京杭大运河,全国交通大动脉唐--7~8世纪百余年稳定发展,“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为亚洲文化中心。 【社会背景】 科学文化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大明历”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隋唐——造纸业遍及全国,雕版印刷术发明 冶炼术、建筑、唐诗、宋词…… 文化交流:南北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中外 社会背景 宗教文化——影响医药理论与实践 儒家:纲常理教!“仁”,对中医伦理学及优良医德传统的形成有较深影响。 道教:创始于民间,东汉末年正式出现,李唐时期得到提倡。 追求无欲、无为,养生保命,崇尚炼丹。炼丹实践中成为近代制药化学的先声。 社会背景 宗教文化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魏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南北朝时期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传入中带来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信息和医药知识。 玄学:揉合儒道二家学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思辩性哲学” 主要内容 1.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 2.脉学与病源证候学的总结 3.综合方书的编撰 4.药物学的发展 5.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 6.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7.中外医药交流 第一节 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 一、《黄帝内经》 齐梁间,全元起,《素问训解》——最早整理、注释《素问》,亡佚。 一、《黄帝内经》 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太素》)——现存最早注本,凡30卷,现26卷 特点:①首创分类统纂、注释法; ②释文多据《说文》、《尔雅》、《释名》、《广雅》,并汇通医理而阐发,训诂较优,释义精当; ③个别疑难则存疑待考,尊重所据古传本之经文,错讹之处注文说明。 一、《黄帝内经》 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次注黄帝素问》) 特点:①对原书篇卷次序大加调整,删除重出篇目,合并调整内容相关篇目; ②内容上补亡续断; ③注释、发挥;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④“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 二、《伤寒杂病论》 晋代王叔和第一个收集、整理、补充和编次《伤寒论》,10卷22篇; 首开治法分类研究《伤寒杂病论》先河,列出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及温、刺、灸、水、火等治法。 “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及后面治法分类的8篇疑为叔和所加。 二、《伤寒杂病论》 孙思邈《千金翼方》9、10卷收录《伤寒论》条文,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伤寒论》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比”。 第二节 脉学与病源证候学的总结 一、脉学的总结与普及 (一)《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作者:晋 ·太医令王叔和 成就: (1)完善发展了“寸口脉法” (2)归纳24种脉象,规范脉象名称及指感形象; (3)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①阐述了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证、治结合;②记述了多种危重脉象; 影响:朝鲜、日本、阿维森纳《医典》…… 王 叔 和 王叔和《脉经》 (二)《脉诀》 六朝人高阳生,通俗本《王叔和脉诀》 以通俗的七言歌诀形式阐述脉学理论,更密切地结合临床。 “七表八里九道”,24脉分类后更具条理,易于学习掌握。 二、病源证候学的探索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 作者:隋 · 巢元方主撰。 主要内容:论述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等,也包括诊断、养生及导引等。 50卷,67门,1739种病候。 《诸病源候论》 成就: 1.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内科为主。包含部分疾病证候鉴别,如天花和麻疹鉴别为世界最早; 2.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 如:瘟病候——乖戾之气、转相染易,可以服药预防控制; 寄生虫——蛔虫、蛲虫、血吸虫、疥疮; 漆疮——过敏性疾病。 《诸病源候论》 成就: 3.证候描述细致、准确; 如: 消渴病:“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其病多发痈疽” 4.另外,记载了“妊娠欲去胎候”、“金疮断肠候”、“拔齿损候”、“阴中生息肉候”等医学发展新成就。 《诸 病 源 候 论》 《诸病源候论》 第三节 综合方书的编撰 《肘后救卒方》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 一、《肘后救卒方》! 作者:晋代 · 葛洪 字雅川,别号抱朴子,晋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博物学家。著有《抱朴子》、《玉函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