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型专练)-2019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docVIP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型专练)-2019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o1(①人甚忧饥而税敛重,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B.eq \b\lc\{\rc\ (\a\vs4\al\co1(①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eq \b\lc\{\rc\ (\a\vs4\al\co1(①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②此亡秦之续耳)) D.eq \b\lc\{\rc\ (\a\vs4\al\co1(①皆朝于太庙之门,②而君幸于赵王)) 【解析】A项,第②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译为“就”,将“就”代入第①句,发现讲不通,说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任末年十四,负笈①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②,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 ①笈(jí):书箱。②庵:茅草小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o1(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B.eq \b\lc\{\rc\ (\a\vs4\al\co1(①夜则映星月而读,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eq \b\lc\{\rc\ (\a\vs4\al\co1(①暗则缚麻蒿自照,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eq \b\lc\{\rc\ (\a\vs4\al\co1(①题其衣裳,②以记其事)) 【解析】A项,两句都出自文段,只有通过句意理解判断。①句意为“人如果不学习,那么用什么取得 【答案】A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尠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o1(①安定临泾人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eq \b\lc\{\rc\ (\a\vs4\al\co1(①学不师受,友人劝之,②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C.eq \b\lc\{\rc\ (\a\vs4\al\co1(①其唯《易》乎,②其意之所悟)) D.eq \b\lc\{\rc\ (\a\vs4\al\co1(①再阅于目,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解析】A项,①句中的“也”位于句末,是表判断的语气词;②句中的“也”处于句中,是表舒缓语气的句中助词。B项,①句中“之”放在动词之后,是代词,译为“他”;②句中的“之”处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助词,译为“的”。C项,①句中的“其”放在句首,作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②句中的“其”也放在句首,则作代词,译为“他”。D项,两句中的“于”都处于名词之前,引出处所,均为介词,译为“在”。 【答案】D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o1(①羽尝为流矢所中,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eq \b\lc\{\rc\ (\a\vs4\al\co1(①然后此患乃除耳,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eq \b\lc\{\rc\ (\a\vs4\al\co1(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eq \b\lc\{\rc\ (\a\vs4\al\co1(①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②视之,形若土狗)) 【答案】D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