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及其规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及其规制      ??? 一、诱惑侦查合法化问题考究   ??? 根据边沁功利主义法学理论,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用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果一种侦查程序能够查明案件的客观事实,无论侦查机关采取何种措施,甚至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这种侦查程序也具有工具价值。反之,如果侦查程序不能揭露案件事实,即使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此种侦查程序也不具有工具价值。 诱惑侦查在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它能以最小经济代价、最短时间以及最少人员投入完成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表现出巨大的工具价值。但也存在不少负面问题,如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侦查过程中侵犯相关人员合法权利、把握不当诱使本无犯意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等。因此,关于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仍是关注点之一。   ??? 学术界较为流行的这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诱惑侦查是针对原无犯罪意图的使用,使其产生犯意并实施犯罪行为,则是违法的;反之,如果诱惑侦查是针对已经存在犯罪意图的人使用,通过诱惑方法为其提供便利条件从而暴露犯罪行为,则是合法。 但笔者认为,该观点存在可商榷之处。利用诱惑方法向仅产生犯罪意图而未实施任何预备行为的人提供机会并使其犯罪是不合理的。因为,第一,根据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主客观相一致原理,犯意只属于思想范畴,因其并未实施任何行为,所以不构成犯罪,不会对社会造成任何危害,更不会存在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不该对这类人展开诱惑侦查。第二,由于人类思维并非定向发展,已经产生的犯罪意图可能会因为某些外部原因而打消,比如,社会教育活动、家庭因素、偶然事件的感化作用等。如果侦查机关不展开诱惑侦查,对刚产生的犯意“雪中送炭”,则不会发生任何犯罪行为。因此,侦查机关不能对所有产生犯罪意图的人进行诱惑侦查,而应该适时进行感化教育,及时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保护公民、社会和国家利益。当然对某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主义等犯罪,应给与严厉打击。   ??? 汉密尔顿认为:任何法律之合理性的探讨都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无限扩大理论的讨论背景所得出的结论既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荒谬的。因此,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的探讨应基于其所针对的案件类型、侦查对象以及案件对侦查手段的要求而定,而非单纯依诱惑侦查分类草率确定其是否合法。笔者认为,符合以下条件的诱惑侦查即为合法。   ??? 第一,诱惑侦查的行为主体必须是侦查人员及相关参与人员。现实中时常会出现新闻工作者冒充犯罪嫌疑人,挖掘某些社会群体中存在的不为大众所知的事实,在该过程中,因其不是侦查人员,所以即使意外获得犯罪证据也不能认定为合法的诱惑侦查。另外,一般公民不能做为诱惑侦查的主体,否则构成共同犯罪。   ??? 第二,诱惑侦查的适用对象范围必须严格规制。例如,在德国,从其规定运用诱惑侦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根据表明存在重大犯罪行为这一点来看,其诱惑侦查的对象是限制在“有犯罪嫌疑的人员”。其他许多允许采取诱惑侦查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将诱惑侦查的对象限制于正在实施或有犯罪意图的人 。笔者认为,首先,诱惑侦查只应针对有合理怀疑其在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其次,对产生犯罪意图但犯意并不强烈,以及产生犯罪意图但没有任何犯罪预备预备行为的人不能进行诱惑侦查,原因上文已经论述过,此处不再赘述。再次,对未成年人应严格禁止适用诱惑侦查。未成年人因其生理、心理上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此误入歧途。   ??? 第三,诱惑侦查适用的案件范围应该给予必要限制。我们认为,首先,诱惑侦查只能用于直接故意案件,并且只能针对比较严重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案件包括一般案件和严重案件,对一般案件只需要侦查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正当程序侦破即可。严重犯罪案件对公民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又因其中大部分案件都是高科技、组织严密以及系列案件,在使用其他侦查手段很难侦破,而且严重浪费司法资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诱惑侦    查,所以,在重大案件中,诱惑侦查也只是最后的侦查手段。其次,诱惑侦查主要运用于无被害人的案件。所谓“无被害人”仅指无自然人意义上的被害人。此类案件,由于无特定被害人,无人报案,无人指证,侦查人员无法获取案件最基本信息,此外,在贩卖毒品、枪支弹药等案件中,双方只会极力掩饰、包庇,普通侦查手段的长期使用结果只能是浪费司法资源,因此,诱惑侦查很有必要在此类案件中的适用。最后,过失犯罪、自诉案件严格禁止使用诱惑侦查。   ??? 第四,诱惑侦查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在泛道德论的舆论环境下,欺骗式审讯在我国尚且难以立足,违反社会公德的诱惑侦查更无存在之可能。例如,在系列强奸案中,侦查人员不能为了“抓现行”而创造机会,不仅侵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违反社会公德。 ??? 二、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   ???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