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老 子
老子 ,姓李 ,名耳 ,字伯 阳。又称老聃 。老子系尊称 。东周时楚
国苦 县 (今河 南鹿 邑东 )人 。初为东周史 官 ,后为 隐 民 。著有 《老
子》,又称 《道德经》,凡五千言。历代多有注释 ,世传本有西汉河上
公与魏王弼二家注。 年长沙马王堆 出土有 帛书 《老子》 甲本和 乙
本 。现有多种注本行世 。
老 子
小 国 寡 民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
舆,无所乘之;虽有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 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
这篇短文选 自 《老子》八十章,题 目为编者所加 。 《老子》一书
是一部哲学著作,但这一章写得非常生动,对他理想中的社会生活,
做 了具体 的描绘 。全文只有七十六字 ,形象地表达 了老子 的政治思
想 。
老子理想中的社会,国家要小,人民要少,这其实就是回到原始
部落状态 。让人民所拥有的功效十倍百倍的器具不要使用 (如车船 弓
矢之 类 )。为什 么不 使用 呢 ?《庄子 天地篇》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汉水南岸有一位老农种菜,自己凿一地道下井,用瓦罐取水浇园,而
不肯用桔槔汲水。因为那是机械 (也就是什伯之器)。这位老农认为: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里 的机事是指技巧手
段 ,机 心 是 指 智 慧、计 谋 。老 子 也 认 为:“智 慧 出 ,有 大 伪 。”人 有 了
技巧智慧,就会制造事端,出现纷争。这实际是说 ,文明进步带来了
第 4 页
动乱,要想天下太平,只好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这样一来,
其结果 自然是生产力的降低,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供私人 占有和交换。
老 子 认 为 ,这 样 才 正 合 适 ,“不 见 可 欲 ,使 民心 不 乱 ”,就 不 会“有 大
伪”了。让人民重视死亡,不要 冒险轻生,就定居在一处,不要迁到
远方去,这样也就能避免侵扰和与别 的国家发生冲突,即使有车有
船,也没有地方可用,因为 “不远徙 ”;即使有武器,也没有敌人可
以对阵,因为 “重死”。既然哪儿也不去,什么也不争,也就用不着
文字书籍 ,用不着去动脑筋,出智慧 了。只要恢复结绳 的方法来记
事 ,也就够用 了。到了这一步 ,人们就会觉得吃的食物是香甜可 口
的,穿的衣服是美好合身的,住的地方是舒适安宁的,风俗习惯又使
人民感到欢乐喜悦,也就是要人民满足于这种原始简朴的生活,而不
去 胡思乱 想 。“邻 国相 望 ,鸡 犬之 声相 闻,民至老 死 不相 往来 。”最 后
这几句,把前面所写的社会特点化为形象。望、闻二字,极为传神 。
小国寡民,地域不大,人 口又少,离得很近,互相望得见,听得见鸡
犬之声,而且只限于望、闻,没有别的表示,人民的神情显得无知无
欲 ,永 不 来 往 。因 为“什 伯 之 器 ”,“无 所 用 之 ”,“无 所 陈 之 ”,而 人
民又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还来往做什么?老子认
为这样 的社会就没有不安和不幸了。
老子 的时代是 由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 的动荡年代 ,战争频
仍,兼并不断,国家之间、阶级之 间、集团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
老子把这种社会动乱和苦难,归因于人类文明进步,因而主张回到古
代去。这篇短文所表达的政治思想,就是复古和愚民。他所描绘的社
会情景,实际上是理想化了的原始部落生活。按照他的想法,只能采
取愚民政策。这是倒退的,也是行不通的。不过,他的复古倒退,也
包含着否定压迫剥削,否定侵略战争的成分,这一点往往引起后代作
家的共鸣。 “鸡犬之声相闻”在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中重现,就可
以看出它的影响。刘勰说: “五千精妙非美而何?”五千,即指 《老
子》五千字,这一篇更显得精妙。
(邱崇丙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