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我终于找到一个机会 ,迎着萧瑟秋风 ,从黄河南岸驱车一
路 向北 ,过黄河 ,过沁河 ,进入晋东南太行 山区,踏上长平之 战
古战场 ,去看了一项非同寻常的考古新发现……
司马迁:“四十余万尽杀之 ”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秦 国与赵 国之间进行 的一次规模
空前 的大战役 ,它对 随后 中国历史 的走 向和进程 ,曾产生过决
定性 的重大影 响。
(秦 昭 襄 王 )四十 七 年 ,秦 攻 韩 上 党 ,上 党 降赵 。秦
因攻 赵 ,赵 发 兵 击 秦 ,相 距 。秦 使 武 安君 白起击 ,大 破 赵
于长平 ,四十余万尽杀之 。
《史记 秦本纪》
一 个“杀 ”字 ,好 生 了得 !联 想 起 来 ,人 类 社 会 的连 绵 战
争 ,真是残酷 。但 战争却并不会 因为 它过于残酷 ,人们对 它普
遍厌恶 ,它就会从人类文明活动中自动销声匿迹 。至少到 目
前为止 ,还看不到战争消失 的前景 。也许有人会说 ,如今人类
正在依靠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 ,创造着崭新 的文 明时代 。此
话诚然不错 。但很不幸 ,每 当人类取得一项最新科技成果,往
往都首先被应用于军事 目的。以往如此 ,未来也将如此 。如
若不信 ,请读读大名鼎鼎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夫妇 的 《第三次
浪潮战争》一书 ,书中所描绘 的未来 的高科技战争的种种手
段和景象,令你触 目惊心。他们的预见性描述虽然不一定条
条兑现 ,但 因为有几千年人类文 明史(或 曰战争史 )的发展轨
迹作参照,对他们做 出的总体判断,使人不得不信 。
关注战争是军人 的天性。
长平之战规模之大 ,“杀人 ”之 多,影 响之深远 ,是 中国古
代战争史上罕见的。
秦、赵两 国在长平之战中一共投入 了多少兵力 ?司马迁
没有记下总数 。我们不妨 以被杀的赵 国战俘为基数 ,去作些
推算。《秦本纪》中说是“四十余万尽杀之 ”,《赵世家 》中也
说“四十余 万 皆坑之 ”。如嫌这两说较笼统 ,另有两处则说得
明确而肯定 。 《白起王翦列传》中说 “前后斩首虏 四十五万
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也说“赵前后所亡凡 四十五万 ”。
综合这四种说法 ,可 以肯定被杀的赵 国战俘在 至 万之
间。根据常识 ,赵 国的参战兵力肯定大于被杀 的战俘数 ,当超
过 万。再根据常识,由于秦国对赵军采取的是围歼战术,
它 的参战兵力 只能多于赵 国,决不会少于赵 国。更何况 ,在 战
役进程 中,秦国还有增援兵力开往前线 ,这是有明确记载的。
战役进展到关键阶段,秦昭襄王得到前线战报,得知 白起
已将赵军 围困在长平地 区,“闻赵食道绝 ”,赵 军 的补给线也
被切断了。秦昭襄王是个军事嗅觉异常灵敏的人 ,他立刻做
出准确判断:将赵军死死 围困下去就是胜利,已被切断的赵军
粮道千万不能让其重新打通 。他兴奋得禁不住打 了一个寒
战: “好啊 ,这时再去加它一把火 ,这一大锅 肉肯定就 闷熟
啦 !”他于是劳驾亲 征 ,从咸 阳赶 往河 内(今河南 省黄河 以北
地 区 ),就地征发十五岁 以上壮丁火速增援前线 ,“悉指长平 ,
遮绝赵救兵粮食 ”。看来 ,秦昭襄王在军事上真是很有一套,
他很善于抓住敌方要害,给 以致命 的一击 。正面交战有大将
白起在指挥厮杀,他亲 自派 出的增援兵力,专 门去截断赵军粮
道 ,阻止赵 国援兵 。这无异于死死掐住 了一头 困兽 的喉管,任
它 嚎 叫挣扎 ,咽气 只在转 瞬之 间。“赵卒不得食 四十六 日,皆
内阴相 杀食 ”。那 个 只会“纸 上谈 兵 ”的赵 军统帅赵括 ,绝 望
之 际企 图率军 突 围,“出锐卒 自搏 杀 ”。但他纵有 困兽犹 斗之
心,却无饿虎扑食之能,刚刚冲到阵前,就被秦军射杀,赵军顿
时大乱 ,大败 ,败得惨不忍睹,“数十万之众遂 降秦 ……”。
秦国夺得这个大胜利 ,也付出了大代价 。秦军统帅 白起
战后 说:“今秦 虽破长平 军 ,而 秦卒死 者过 半 ,国 内空 。”这一
点也可 以用来解释这样一个 问题:秦 国在长平之战胜利后,为
什么未能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彻底征服赵国?不是秦国不想,
而是军力来不及恢复 。秦昭襄王太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