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肝纤维化发生影响文档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 天津市肝病研究所 天津市第一医院(中国 300010 ) 陆 伟 苏文第 张俊福 中图分类号:R25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09)06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形成的认识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晚期共有的渐进性病理改变,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形成是肝细胞损伤后胶原活动性沉积的结果,尤其是肝坏死和炎性细胞导致的肝损伤,坏死的肝细胞周围有新的成纤维细胞包围,胶原合成增加导致瘢痕形成。活动性胶原产生及正常或新生胶原的降解减少导致肝纤维化。 1 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及对策 祖国医学没有“肝纤维化”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胁痛”、“臌胀”、“黄疸”等病范畴。分析认为同纤维组织增生相关的疾病多具有“瘀血”或“癥积痞块”的特性,常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法制方取效。 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展了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显示中医药在抑制肝纤维化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较大的潜力。 抗纤维化有效药物 临床及实验证明单味中药如丹参、桃仁、冬虫夏草、当归、黄芪、柴胡等药物抗纤维化效果明显 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证明汉防己甲素、甘草甜素、氧化苦参碱、牛磺酸、川芎嗪、黄颜木素、灯盏细辛黃酮、丹参单体等抗肝纤维化效果确切。 中药复方,小柴胡汤、桃红四物汤、861冲剂、桃仁提取物和虫草菌丝临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肝 炎后肝硬化获得较好疗效。 抗纤软坚冲剂防治肝纤维化的 临床与实验研究 该项目是天津市肝病研究所几代中西医 结合肝病专家经过近40年的临床研究,以中 医整体观、辩证观为总体思路,总结出的治 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方,用以进行抗肝纤维 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研究证实中药抗肝纤维化可以起到 1.1 保护HC,促进HC再生 1.2 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诱导其凋亡 1.3 调节细胞因子 1.4 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 2 临床研究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血清(PCⅢ、LN、HA)及肝功能(ALT、AST、Bil、A/G)及乙肝病毒指标(HbeAg、HBV-DNA)作治疗前后观察,经六个月临床观察,随访六个月。结果表明,抗纤软坚冲剂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HBeAg血清转换及HBV-DNA阴转明显优于对照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指标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A 206.18±49.45 139.77±37.48 199.46±56.18 171.30±41.63 LN 161.11±23.25 126.75±16.25 159.14±25.37 153.36±21.41 PCⅢ 165.63±26.35 120.68±24.70 163.55±24.38 157.96±23.42 Ⅳ-C 102.23±21.57 83.94±13.16 98.33±28.65 94.17±11.1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β1、sIL-2R、IL-6、CD4/CD8的变化 指标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TGF-β1 331.3±95.7 152.5±39.8 326.3±99.6 249.9±75.2 sIL-2R 505.5±391.9 346.3±329.5 484.2±364.4 414.5±351.3 IL-6 98.4±11.9 41.9±6.8 94.7±12.5 73.2±8.3 CD4/CD8 0.95±0.28 1.15±0.26 1.00±0.29 0.93±0.33 表3 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 症状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乏力 21 1 20 12* 纳差 22 0 18 12* 尿黄 20 1 17 10* 腹胀 18 2 16 8* 黄疸 19 0 17 7* 舌暗红 26 5 25 13* 脉弦涩 24 4 21 14* 病理变化 图1 治疗前 图2治疗后 治疗前肝细胞重度肿胀变性,小叶内可见灶样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扩大,碎屑样坏死明显。 治疗后可见灶样坏死减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未见碎屑样坏死 图3 治疗前 图4治疗后 治疗前汇管区周围纤维化(S3), ( Masson 3色染色×100) 治疗后纤维化局限于小叶内( S1) (Mas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