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7.诗三首 短歌行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ppt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7.诗三首 短歌行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7.诗三首 短歌行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二忧: 贤才难得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 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迎——仰慕贤才 补充时代背景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仿佛在说, 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的根源 应该是“忧”的根源,“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 功业未就 -----宽宏大量, 广纳人才。 (比喻、用典)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四处奔走,寻找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盼——天下归心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2、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3、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4、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诗歌的主要内容: 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你是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曹操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高度上的忧。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虑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的痕迹。 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他内定文学,开创建安文学。 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今……他就是——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