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家电产业的现状及其在
中日竞争中的相对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胡欣欣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作
为“世界工厂”(更准确地讲是“世界加工厂”)地位的确立,中
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呈现加剧趋势,其领域由以往
的农产品、纺织品等相对“初级”的产品,扩展到家电等相对
“高级”的产品。在中日经济关系方面,日本国内的“中国威胁
论”也进一步蔓延。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家电产业,考察中国
家电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方面的特点,进而分析中日两国
家电产业之间的差距及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
一中国家电产业概况
在中国,家电产品大约有30多种,作为商品品类,包括电
视机、录像机、影碟机、音响设备等视听机器;电冰箱、洗衣
机、空调器等“白色家电”;微波炉、电饭锅、食品粉碎机、咖
啡机等厨房家电;热水器、电热器等电热机器;电熨斗、吹风
机、吸尘器等日用家电,以及空气净化机、加湿器、负氧离子发
生器等健康器具等。除视听设备与“白色家电”外,其他品类的
家电产品在中国又被习惯地称为“小家电”。
中国尚不存在“标准产业分类”。国家统计局所实施的“工
208
中日商务最前线
业普查”中的行业划分,大致可作为“准分类标准”。迄今为止,
业普查,但每次普查所运用的行业划分标准都有所不同。从最近
一次即1995年工业普查的情况来看,与家电产业有关的行业主
要有“日用电器制造业”和“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这两个“中
分类”,前者包括“洗衣机制造业”、“吸尘器制造业”、“电冰箱
锚遣业”、“电风扇制造业”、“空调器制造业”、“排油烟机制造
业”以及“其他日用电器制造业”等小分类行业;后者包括“电
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收音机、录音机制造业”和
“电子计算器制造业”。广义地讲,“照明器具制造业”与“电器
机械修理业”与“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修理业”中的部分行业也
可算人“家电产业”的行列。但本文对“家电产业”的考察,主
要限定于“日用电器制造业”和“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除
“电子计算器制造业”外)这两个“中分类”中所涵盖的行业。
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中国“日用电器
制造业”约有企业2549家,从业人数大约52万人,工业总产值
约为853亿元,净利润31亿元;而“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约
有企业1011家(如果除去“电子计算器制造业”则为930家),
从业人数约为39万人(如果除去“电子计算器制造业”则为38
万人),工业总产值约为631亿元(如果除去“电子计算器制造
业”则为616亿元),从利润水平来看,全行业出现亏损(见表
1)。近年来,中国家电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因缺乏系统的统
计数据,无法对其全貌加以时间序列性准确把握。
从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
济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生产资料部门,消费品生产并没有受
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产品的
生产都没能建立起量产体制。电视机虽然在1958年就已经试制
成功,但至19r70年为止,电视机年产量还不足1万台,在19r78
209 .
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
表l 1995年中国家电产业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据
单位:百万美元
企业数 就业人 注册 固定资 工业 产品销 利润
净利润
(个)数(万) 资本 产合计 总产值 售收入 总额
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 254952.41218.50290.15853.44812.3538.勰31.44
洗衣机制造业 田 30.3233.4084.6582.182.35 1.7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