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观察,你能解读赫鲁晓夫墓碑的设计涵义吗? “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内 1971年9月11日, *新圣女公墓 *远离红场 *涅伊斯维斯特内 *黑白两色 *交叉在一起 *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 *微笑着倾听 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课标要求: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主要特征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1. 是否有必要进行改革? 一、认识赫鲁晓夫改革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 *苏联农业形势严峻 *人民生活水平低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苏家分天下 1、是否有必要进行改革? 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内容 经济上 政治上 结果和 影响 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 1953年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到195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1800万公顷,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仍感到不满意,他提出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的邀请访美。在访问期间,他特地参观了以 种植玉米而驰名于世的加斯特农场,目睹了北美洲的辽阔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景象,赫鲁晓夫啧啧称赞。这次美国之行更加坚定了赫鲁晓夫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为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经常下基层,亲自向基层农业领导人灌输玉米思想。 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而以玉米秸秆作青贮饲料,比苏联传统的青贮饲料三叶草、牧场草等成本高出两倍多。“玉米热”因此冷却下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玉米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即俄文“玉米棒子”。 ——摘自《环球时报》 西方学者斯蒂芬·科恩在为麦德维杰夫等所写的《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一书所作的序中说:“?尽管这些改革充满矛盾,?而且毕竟是有限的,但在实际上,苏联社会生活的每一领域无不受到1953?年至?1964?年这段时期变革的影响:?大恐怖的结束,千百万监押在集中营的囚犯获释,为限制一些最恶劣官僚习气和特权所采取的措施;公众的觉悟,知识界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改革;以及导致我们今天所谈的‘缓和’的外交政策的变化等等。” 2.改革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变化? 根据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材料,苏联社会总产值从1956年到1963年八年间,增长速度降低了一半。国民收入指标也出现了下降,直到1964年初,在年中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降低了三分之二。在七年计划的四年当中,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上述指标降低了9%,而在农业当中甚至降低了21%。劳动生产率也不断下降。1950—1955年,工业中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8%,而在七年计划的年份里,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实际下降到5.6%,1962年为5.5%,1963年为5.2%。 “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改组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大改组后,使中央管辖的工业产值在全苏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堂用餐协议书范本(2025版).docx VIP
- 中建八局《质量标准化系列做法(主体结构工程)》2022年.pptx VIP
- TD_T 1021-20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pdf VIP
- 粤人版英语五年级下册Review1 Reading and writing 课件.pptx VIP
- 离散数学崔艳荣习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会与他人交往 (2).pptx VIP
- 《水力发电》课件.pptx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新风系统入门培训资料.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