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00年分析与展望 王洛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 2000年 分 析 与 展 望 王洛林 李京文 主编 前 言 自15年前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以来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1978— 1993年 中国GDP年均增长9.3 %,人 均 GNP年 均 增 长 7.5 %。增长率在世 界各 国中名列前茅 。从经 济条件来看 ,劳动力与资金投入是增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对 中国来说 ,劳动力的数量不是限制 因素,关键 问题是劳动力质量 和投资。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人 民收入增长较快,而且中国居民 的储 蓄率很 高 ,这是 资金投入 的一个重要来源 。80年代 以来 , 中国固定 资产投 资连续高速增长 ,对 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双重作 用 ,一方面增加 了社会有效供给 ,另一方面,它又对投资品产生 需求,拉动经济的发展。 通货膨胀是 目前 中国经济发展 中存在的最令人注 目的焦点问 题 。中国的通货膨胀除了存在货 币超经济发行,以及结构性调整 等发展 中国家所具有 的形成通货膨胀的共同成因和特点以外,还 有许 多发展 阶段 因素和体制转轨 因素等特殊 的深层次的原因。 这些原因主要有: (1)农业因素; (2)国有企业因素; (3) 投资规模膨胀; (4)货币政策因素。通货膨胀必须严格控制在一 定界 限下面 ,否则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并导致社会和政治 问 题。这也是世界性规律。 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涉及的若干 问题是: (1)中国经 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问题; (2)投资的激励 问题; (3)全要 素生产率问题; (4)规制问题; (5)储蓄率问题; (6)积累率问 题; (7)地区差距 问题; (8)经济发展类型问题; (9)外贸发展 问题; (10)经济稳定问题; (11)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12)国 有企业改革 问题 ; (13)收入分配 问题; (14)地区差别问题; (15 )社 会 环 境 问题 。这些 问题 ,在 1994年 冬在 北京召开 的 “2000年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与预测 “国际研讨会上进行广泛的讨 论。 本书是 “2000年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的论 文精选 。这次 国际研讨会 ,在世界银行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 院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财政部共 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 与技术经济研 究所 与 国家财政部世界银行司承办,于1994年 11 月 11 日至 13 日在 北京召开 。出席这次研讨会 的有 :两位诺 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美 国斯坦福大学K ·J ·阿罗教授和宾夕法尼亚 大学L ·R ·克莱 因教授 ,世 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让 ·J ·拉丰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 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中 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教授 、汝信教授,国务院研究室副主 任王梦奎教授 ,人 民大学前校长黄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 经济与技术经济研 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等来 自中国、美 国、法 国、英 国, 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世界银行、国 际货 币基金组织、联合 国发展计划署 、福特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 60多名高级专家学者 出席 了研讨会 ,并在大会上做 了精辟 的发 言 。王 洛 林 副 院长 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致 了开幕词 。代表们就 2000年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90年代 中国经济增长 的特点及面临 的挑战、经济结构转换与体制转换 的特征、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 的 关 系 及 相 互 影 响 、 为 使 中 国经 济 实 现 持 续 、稳 定 、 快 速 增 长 应 采 取 的 政 策 与 改 革 等 重 大 理 论 与 现 实 问 题 进 行 了 深 入 广 泛 的研 讨 。汝 信 副 院长 代 表 会 议 主 办 单 位 作 了大 会 总 结 发 言 。现 根 据 众 多 学 者 的要 求 ,我 们 将 会 议 领 导 讲 话 , 国 内外 专 家 学 者 的专 题 报 告 、 学 术 论 文 等 精 选 成 册 , 以 满 足 国 内 外 广 大 读 者 的 需 要 。 由于 时 间仓 促 ,编 者 水 平 有 限 ,书 中缺 点 在 所 难 免 ,敬 希 国 内 外 广 大 读 者 批 评 指 正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