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宗教财产权问题探讨
刘子平 佛山中院民五庭
关键词: 宗教/财产权/所有权/民法典/立法
内容提要: 现行我国宗教财产权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存在着缺陷,
宗教财产的归属不明,不利于宗教事业发展和理顺政教关系。宗教财
产权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应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重构宗教
财产权制度。宗教财产应视不同情形,分别合理确定归属于宗教法人、
国家和私人所有。鉴于宗教财产权为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建议在中国
民法典中予以立法规定
一、引言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
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教关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及时纠
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恢复和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
放宗教活动场所,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宗教事
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健康发展,但是,“要在较深层次理顺政
教关系,首先得理顺地方政府、企业、僧团等主体对以宗教为内容的
资产的产权关系。” [1]不容讳言的是,“在敏感的宗教财产尤其是
宗教房产的归属问题上,我国实践中的政策和做法相当混乱,对这些
1
财产的法律关系的认识及保护措施相当缺乏。” [2]现行法律没有明
确宗教财产的归属,事实上,长期以来,宗教财产的归属问题主要依
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予以调整,法律反而为处于辅助、次要的地位,不
符合现代法治原则。同时,中国正在快速推进各项社会经济建设,宗
教建筑和其他财产因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拆迁、商业化利用,出现了
不少新问题;在广大城乡滥建寺观、佛像、侵占耕地等问题也相当突
出。总之,有关宗教财产的新旧社会问题、法律问题,不容忽视,亟
待在法治轨道上予以正确解决。
在以往,因宗教财产问题一方面属于敏感的政治问题,另一方面
又属于法律与宗教的交叉课题,理论界对其鲜有展开论述。宗教财产
的归属是解决宗教团体自养和宗教教职人员经济生活问题的物质基
础,涉及党和国家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它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
问题,确切地说主要为民法财产权问题。目前中国正在编纂制定自己
的民法典,而《物权法草案》已通过了第四次审议,有望在近期表决
通过,但是对于宗教财产的归属仍是付之阙如。对宗教财产权是否应
在民法典中加以规定,各方认识尚未统一。鉴于中国正在全力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对
有关宗教财产权存在的问题及立法问题进行探讨。
二、现行中国宗教财产权的法律政策及存在的缺陷
(一)我国宗教财产权的基本政策
2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一系列拨乱反正政策,从而使中国的法
制建设进入了重建和迅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 年开始,党
和国家重新制定和落实新时期下的宗教财产权的一系列基本政策,使
宗教财产得到了政策上的保障。1980 年7 月16 日,国务院国发
[1980]188 号文明确,外国教会房地产应明确为中国教会所有;佛教
和道教的庙观及所属房产为社会所有(僧道有使用和出租权),带家庙
性质的小尼庵为私人所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及所属房屋则为信教群
众集体所有,其性质也与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同。正式提出如何处理宗
教团体的财产,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
项重要的政策,要从政治着眼、作为特殊问题处理。具体而言,对宗
教团体财产问题应采取以下办法解决:将宗教团体房屋的产权全部退
给宗教团体,无法退的应折价付款;文化大革命以来停付的宗教房产
包(定)租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结算;文化大革命期间
被占用的教堂、寺庙、道观及其附属房屋,属于宗教工作需要继续开
放者,应退还各教使用,如宗教团体不需收回自用者,由占用单位或
个人自占用之日起付给租金,房屋被改建或拆建者,应折价付款;文
化大革命期间各宗教团体被冻结的存款由当地财政部门予以退还,被
其他单位挪用者应当偿还。 [3]
1981 年1 月27 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明确寺庙、
道观不论当前是否进行宗教活动,其房屋大都是由群众捐献而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