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敦煌莫高窟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4)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 (5)文化交往因素:分析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6)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关汉卿《窦娥冤》 元杂剧——推向成熟 王实甫《西厢记》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散乐是民间杂剧团体的统称,忠都秀是主要演员的艺名。 《牡丹亭》剧照 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探究:京剧是形成的背景 背景: a、昆曲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 b、昆曲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曲受欢迎 c、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统治者支持 2、京剧的出现:徽班进京 徽汉合流 同光十三绝 (1)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③徽剧与汉剧融合,形成京剧 (2)成熟:同光年间走向成熟 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 (3)推广:同光年间走向全国,成为国剧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4)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北京的中心作用; 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 广大艺人的努力; 统治者的重视 (5)京剧的特点: 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妆考究、表演规范 生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花旦 刀马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另有“正旦”之称,端庄、严肃、知书达理,在旦行里占据重要位置。?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净 关羽 曹操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唱 念 做 打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京剧表演特点 3.其他戏种:秦腔 越剧 川剧 粤剧 黄梅戏等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红楼梦》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3)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 (4)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皇帝祝寿 2.经济因素: 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3.文化因素: (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知识分子、民间艺人,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艺术特色 书法名家 时代风貌 朝代 宋 明 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佶:瘦金体) (元)赵孟頫 行书:祝枝山、文征明;篆刻: 文彭、吴昌硕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强调个性化创造; 篆刻与书画三位一体 重文政策; 商业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