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从近代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 从《中原音韵》到普通话声母的变化 《中原音韵》有25个声母,普通话22个声母,从 《中原音韵》到普通话,声母系统发生了以下几方 面的变化: 1、[t?] [t?h] [?]的产生 普通话的这三个声母大致产生于清初稍后的时期。 产生的具体原因是:舌根音[k][kh][x]与齐、撮呼韵母 相拼,受韵头[i][y]或韵母的影响而发生腭化,腭化 后舌位前移,遂变成了[t?] [t?h] [?]。如: 例字 中古音 近代音 普通话 姜 见陽[kǐa?] 见江陽[kia?] [t?ia?] 去 溪语[khio] 溪鱼模[khiu] [t?hy] 乾 群仙[gǐ?n] 溪先天[khi?n] [t?hi?n ] 晓 晓筱[xieu] 晓萧豪[xiau] [?iau] 兮 匣齊[?iei] 晓齊微[xi] [?i] 舌尖前音[ts][tsh][s]与齐撮呼韵母相拼,受[i][y]韵头或韵母的影响发生腭化,腭化后舌位后移,也变成了[t?] [t?h] [?]。如: 例字 中古音 近代音 普通话 将 精陽[tsǐa?] 精江陽[tsǐa?] 自 趣 清遇[tshǐu] 清鱼模[tshiu] 己 前 从先[dzien] 清先天[tshi?n] 填 小 心小[sǐ?u] 心萧豪[siau] 上 夕 邪昔[zǐ?k] 心齊微[si] 音标 变成[t?] [t?h] [?]后,原与细音相拼的[k]组声母与[ts] 组声母便无从分辨。古精组声母(精清从心邪)与细音韵母相拼的音叫尖音;古见组声母(见溪群晓匣)与细音韵母相拼的音叫团音。尖音和团音到普通话中发音是一样的、是不分的。 出于某种需要,人们有时要分辨尖团音。清乾隆八年,有人写了一部专门教人们辨别尖团音的书《圆音正考》(圆音即团音)。 请同学们考虑:你的方言中是否区分尖团音。你所了解的方言中,有无区分尖团音的,举例说明。 2、[v]母的消失 [v]在《早梅诗》中代表字为“无”,它消失于清初樊腾凤的《五方元音》。 “文”“晚”二字在《中原音韵》中属于“无[v]”母,《五方元音》将此类字归入“蛙”[w]母,读为半元音的[w]。到普通话,[v]母字如“巫”“武”“舞”“微”“尾”“味”“晚”“萬”“文”“问”“忘”等,都读为带半元音[w]的合口呼,属于零声母。 第二节 从近代到普通话韵母的演变 有以下几方面: 1、[-m]尾韵变为[-n]尾韵 《广韵》收[-m]韵尾的陽声韵共有侵、覃、談、鹽(盐)、添、咸、銜(衔)、嚴(严)、凡共9个,到元代《中原音韵》,合并为侵尋(寻)[?m][i?m]、監咸[am][iam]、廉纖(纤)[i?m]三个陽声韵部。到明末,此三部并入真文、寒山、桓歡(欢)、先天4部,[-m]尾消失,变为[-n]. 韵尾[-m]消失合陽声韵归并是元代以来汉语韵母 系统的一个重要变化。 2、寒山、桓歡、先天三韵部合并。 《中原音韵》中寒山、桓歡与先天是三个独立的韵部,它们的韵母不同。 寒山是[an][uan][ian] 桓歡是[u?n] 先天是[i?n][iu?n] 到普通话里,桓歡[u?n]韵部的字,唇音变为[an],其余变为[uan]. 《中原音韵》的先天[i?n][iu?n]韵部的字,到普通话中读为[an][uan] [i?n][y?n]。汉语拼音方案写作:ɑn uɑn iɑn üɑn 3、儿化韵产生 《中原音韵》中支思韵的“兒(儿)、而、爾(尔)、耳、二、贰”等读[??]。 到明代,变为卷舌元音[?r]。 儿化韵的产生与发展如下: 卷舌元音[?r]不合别的声母相结合,它常常写作“兒”放在别的词后面,构成儿化词。 14世纪以前这类儿化词已经大量出现。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车儿”“马儿”“花儿”“被儿”“枕儿”“衫儿”等。 在诗歌中,“儿”最初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