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意志的培养: 明确意义 确立动机 提供榜样 培养自制性 坚持性 果断性 自我教育 道德行为的培养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用行为塑造机制培养道德行为 激发道德行为动机 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动的条件 榜样的示范 9月中旬,吕教授的钱包被偷了!钱包里有2000多元现金、身份证、老人优待证和两张自己的名片 。 一个多月后的10月中旬,吕教授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正是被盗的钱包,财物证件等都在 。 11月10日,吕教授又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件 ,信中写道:“吕先生:我偷了你的钱包,看了你的名片,也听了别人对你送名片的乙(应为‘议’)论,我才知道自己的次(应为‘罪’)恶……”“我(受)生活所迫,受人梭(应为‘唆’,编者注,下同)使,干了一段时间坏事,象(像)一只死老鼠,一个多月来我都很难受。我用了你一百多块钱,以后我会想办法还你,但说不准时间” 署名是“一个没有面目的人”,写信的日期是“10月28日”。  “可能是受了我钱包里那名片的影响吧!”吕教授解释说,他的名片上有两首赞美乘车让座者的诗,其中一首是《朋友:你做得真棒!》。他认为,就是这两首小诗的内容感动了小偷,让他在心灵上有了“转化”! 朋友:你做得真棒!   你把座位让给他,我要真心把您夸; 一夸您的人品好,二夸您有好爸妈; 人人都把您来学,神州开遍文明花; 文明花啊文明花,开了千家开万家。 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意志的三个阶段 决定阶段:这包括确定目的、动机斗争、选择方法,最后做出决断; 树立信心阶段:主要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最后确立目的的正确性和可达到性; 坚持恒心阶段:恒心是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的保证。 道德行为的培养 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发展特点 少年道德行为规法,没有青年巩固、成熟度有差异 少年常产生偏激和不计后果的行为,直到青年期才会产生稳定和可靠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的培养(P131) 老师将学生扔到垃圾桶的半个烧饼捡出来当众吃下 一天早晨,师大附中补习班理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上自习时,他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向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进行例行检查。张老师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立即将饼子拣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你们没经历过困难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当张老师的问话没人回答后,张老师做出一个让全班同学震惊的举动,他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然后,张老师就要将饼子放进口中。就在这时,那位扔饼子的同学站出来,并冲上讲台阻止老师。一位在场的同学告诉记者:“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 下午,记者趁下课的间隙采访了事发班级的同学,学生们向记者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一位学生一连用很负责、很认真、很敬业来表示对张老师的看法。她说,张老师已60多岁了,曾担任过师大附中的教导主任,做事很仔细;但张老师也很幽默,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像爷爷一样和蔼可亲。记者随后让班里的同学将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写出来。一些同学在写感受时低声哭泣,他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老师初衷:言传身教让学生节俭 下午,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张老师,在得知记者来意后,他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没什么。” 自己1960年参加工作,当时正是全国困难时期,所以知道粮食的可贵。早上的事发生后,他告诉学生要懂得七个字:做人、求知、上大学。首先做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求知,短期目标是上大学。 记者问:您的这一举动达到预期目的了吗? 张老师:达到了,从他们给你们打电话就可以看出这件事感动了他们,而且那个学生对我说了对不起,这就说明这件事对他们还是很有影响的,我想他们以后不会再浪费粮食了。 本章内容回顾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内因(社会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学因素) 外因(学校、家庭、社会) 道德品质的培养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做。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 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只要违反了规则,并且给他人带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