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VIP

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I 摘 要 摘 要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局限于译者该如何忠实原作,较多地关注“怎么译”,“译 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忽视、压抑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把译者比作“仆人”、“奴 隶”、“传声筒”等。作者是原作意义的主宰,拥有绝对的权威,而译者只能对作者和原 文亦步亦趋,不能享有任何自主性。究其根源,是因为传统翻译观认为文本有确切的意 义,“忠实”则是衡量译文好坏的基本准则,并以二元对立的模式来看待作者与译者, 原作与译文的关系。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解构主义以解释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以拆解结构、瓦解系统、 消除中心为特征,它要求打破结构的封闭性,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否定结构的稳定性 和意义的确定性,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和流动性。当这些观念引入翻译研究后,传统翻译 理论中业已形成的观点与认识都被彻底颠覆了,同时解构主义翻译观也赋予译者以新的 视角去审视自身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本文主要探讨解构主义翻译观中的译者主体性,本文首先结合前人的观点概括译者 主体性的定义,并指出译者是翻译实践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从文本选择,到理解,再 到表达,整个过程都依赖译者主观能动性。其次对比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传统翻译观中对 译者身份的定位,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再者本文分别系统介绍了了本雅明、德里 达、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以及他们对译者的启示。这三位解构主义大师分别从哲 学、语言学、文化的角度解构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观、否定作者与译者、原作与 译文的对立关系,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本文辩证认识解构主义翻 译观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解构主义翻译观解除了传统译论强加在译者身上的各种束 缚,提升了译者的地位,赋予译者创造空间,同时也开拓了译者视野,重新审视翻译的 目的。不过,它对译者也有消极影响,解构主义对翻译的探讨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缺乏 实践指导性,同时过分地夸大译者的主体性,忽视了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关键词:译者 主体性 解构主义 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II II Abstract Abstract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re apt to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work,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translate, which criteria is good to determin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creativity are ignored and suppressed. The translator is often considered as servant and slave mouthpiece, etc. The author is the master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has the absolute authority. But the translator has to follow the author step by step, without any autonomy.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think the text has exact meaning and fidelity is the basic criteria to determine whether a translation is good or not, the mode of binary opposition is used to observe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nslator and author, original work and translation. Deconstructionism started in the 1960s and was philosophically found on Hermeneutic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econstruction, disintegration of system and elimination of logos. It demands for breaking structure closure, eliminating Logocentrism, denying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meaning certainty, emphasizing difference and liquidity. When thes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