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腧穴第二节针刺法第三节灸法第四节拔罐疗法第五节刮痧疗法.ppt

第一节腧穴第二节针刺法第三节灸法第四节拔罐疗法第五节刮痧疗法.ppt

  1.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腧穴第二节针刺法第三节灸法第四节拔罐疗法第五节刮痧疗法.ppt

三、电针 第三节 灸法 一、概述 (一)定义: 灸,烧灼的意思。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灸用材料,点燃熏灼或温熨在体表一定部位,施以温热刺激,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二)灸用材料: 艾叶是灸法的最佳材料。 艾叶特点是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且不易爆发火星,热力温和、持久。 其他灸用材料有灯芯草、桑枝、桃枝、白芥子、毛茛、斑蝥等。 二、操作方法 (一)艾柱灸: 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1.直接灸:将艾炷 直接放在皮肤上施 灸的一种方法。 2.间接灸:是将艾炷与皮肤间垫置某些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常用有4种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3~0.5cm的薄片,中间以 针刺数孔,将艾炷放在姜 片上,置于体表部位点燃 施灸。有温胃止呕,散寒 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呕吐、 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同样切成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灸部位,点燃其上的艾柱施灸。此法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肺结核、未溃疮疡等症。 (3)隔盐灸:以食盐填敷于脐部,点燃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回阳、救逆、固脱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灸部位,点燃其上的艾柱施灸。有温补肾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二)艾条灸 1.悬灸: (1)温和灸:将点燃的一端距皮肤2~3cm熏烤,一般10~15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将点燃的一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 (3)回旋灸:将点燃的一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2.实按灸: (1)太乙针灸 (2)雷火针灸 第二节 针刺法 一、毫针刺法 进针方法 进针的角度 进针的深度 二、三棱针刺法 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刺络法或刺血法,又称放血疗法。三棱针刺法有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多用于瘀血证、热证、实证和急症及疼痛等。 三棱针是一种用不锈钢制成,针长约6厘米左右,针柄稍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状,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的针具。 一、操作方法 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4 种。 持针法 点刺血络示意图 挑点法 适应范围 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 凡各种实证、热证、疲血、疼痛等均可应用。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 , 如昏厥、高热、中 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癖、痈疖初起、扭挫伤、疳证、 疮疡、顽痹、头 痛、丹毒、指 ( 趾 ) 麻木等。 (四)郄穴——“郄”有空隙的意思,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如肺经郄穴——孔最。 (五)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如“肾俞”穴。 (六)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如肝的募穴——期门。 (七)八脉交会穴——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中的八个腧穴。这些腧穴均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节的上下。如“列缺”穴。 (八)交会穴——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治疗与交会经有关的病证。 五、传统康复疗法常用腧穴 云门(LU2) 中府(LU1) 尺泽(LU5) 列缺(LU7) 少商(LU11)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尺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肘关节微屈时定位。 主治→咳嗽,咯血,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 咳嗽,咽痛。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颈项痛,咽痛,咳嗽。 起穴:商阳→上肢外侧前缘→前头→止穴:迎香。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齿痛,咽痛,热病,口眼歪斜。(孕妇不宜针) 曲池——曲肘,当肘横纹外端凹陷中。 主治:热病,齿痛,咽痛,腹痛。 肩髃——肩峰端下缘,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 部中央。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迎香——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面部美容 手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