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的生物学效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量子点的生物学效应

CdSe量子点与蛋白质BSA的结合作用 刘伟1,周群芳1,穆庆鑫2,闫兵2,江桂斌1*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2山东大学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Email:gbjiang@rcees.ac.cn 目的:量子点是一种荧光半导体纳米晶,与有机荧光染料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1)激发光谱宽,可被紫外-可见-红外光激发;2)用不同的激发光可激发出同一荧光;3)发射光谱的半峰宽窄,在20-40nm范围内;4)荧光寿命长;5)量子产率高。量子点特殊的荧光性质,使其在生物标记、体内成像、药物示踪等领域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目前,量子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量子点连接到生物可识别分子如多肽、抗体、核酸或小分子配体上作为荧光探针已经得到应用。CdSe是一种常见的量子点,由于含有有毒重金属Cd,CdSe的毒性效应也备受关注。在量子点的应用过程中,量子点接触到各种生物分子,其中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分子之一,量子点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量子点生物毒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这种作用对研究量子点的毒性机理及量子点的生物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方法:本文利用分子荧光光谱(FL)、园二色谱(CD)和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技术研究了CdSe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特性、二级结构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作用。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将量子点加入到BSA溶液中后,BSA荧光强度降低(图1)。BSA在280nm处的紫外吸收峰从281nm移至289nm(图1),说明BSA内腔结构中的荧光团暴露到溶剂中。圆二色谱的结果(表1)证明,BSA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结构从27.00%逐渐降低至21.80%,β折叠结构从38.40%逐渐降低至23.60%,β转角结构从8.30%逐渐增加至20.10%,无规卷曲结构从26.3%逐渐增加至34.4%。说明BSA的螺旋和折叠结构变得松散或被打开,变为无规则结构,包裹在这些螺旋结构中的荧光发色团(酪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等)就会暴露在溶剂中,造成BSA吸收峰的红移。从QCM的结果(图2)可以看到,在固定了一层BSA的石英晶片上注入低浓度(0.125μmol/L)的量子点溶液时,晶片振动频率产生了差值,说明量子点和BSA发生了部分不可逆的结合作用。在加入较高浓度(0.25μmol/L)的量子点时,结合在蛋白质上的量子点只有第一次结合量的1/2左右,说明蛋白质结合位点已经达到饱和。 结论:CdSe量子点可以与BSA发生不可逆的结合作用,造成BSA荧光的猝灭和二级结构的松散。 关键词:CdSe量子点,BSA,结合作用 图1. 量子点浓度对BSA荧光激发峰的影响。1.BSA; 2.BSA+12.5pmol QD; 3.BSA+25pmol QD; 4.BSA+50pmol QD; 5.BSA+75pmol QD; 6.BSA+100pmol QD. 图2. BSA与量子点结合的QCM谱图 表1. BSA中加入量子点后二级结构的变化 A B C D E Helix: 27.00% 24.80% 24.20% 21.20% 21.80% Beta: 38.40% 33.10% 32.20% 22.90% 23.60% Turn: 8.30% 12.90% 18.20% 22.20% 20.10% Random: 26.30% 29.20% 25.50% 33.70% 34.40% Total: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RMS: 6.061 6.458 11.242 10.77 9.648 注:A,B,C,D,E分别为加入0,12.5,25,50,100μmol/mL量子点。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