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docxVIP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六安市叶集区孙岗初中 吴问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 2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继承和传承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3.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 二、教学设想: 1、家乡素描 2、认识方言 3、节日溯源 4、思考讨论 三、教学过程: 1、 历史简介 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是六安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与河南省固始县交界,南依大别山、北临淮北平原,故有“安徽西大门”、“大别山门户”之称。明永乐年间一叶姓人家在此立埠经商,叶集由此得名。 1998年12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6年8月8日,成立叶集区,成为六安市辖区。 2、方言举例: A、“排场”一般指外露的铺张奢侈。六安地区各地方言中含有体面、阔气、丰盛的意思,如:他结婚排场;又含有好看、漂亮、精致的意思,如:这姑娘长得排场,穿得也排场。另外叶集方言中俏巴也是指漂亮、好、体面的意思。如:她长的挺俏巴的。这菜烧的俏巴。 B、“斗”普通话的涵义,方言中都具有。在叶集方言中转义“做、吃”等的意思,相当于一个万能动词,如:斗饭、斗肉(吃肉)、斗架(打架)、斗棋(下棋)、斗烟(吃烟)、斗酒(喝酒)等等。 C、“日能”(弄)是窝囊、脏、乱的意思。如:这个人真日能。 D、有些词很有地方特点,比如: “车子”叫拆子、“傻”叫来呆、“驼背”叫背锅子、“钥匙”叫锁耙子、“蝙蝠”叫鳖胡子、“帅”叫光棍,架相。 E、其他情况: 猫叽(嘀嘀咕咕)、磨牙(小孩之间有纠纷)。 “就滴”通常是指是的、好的、行……等意思,如:这东西是你的 答:就滴。 3、民俗风情 a、春节 农历每年的最后一晚为除夕。除夕与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民间习称“过年”,初一谓春节。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旧时为“送灶”之日,亦称“过小年”。 除夕日,张灯结彩,贴年画、春联(旧有贴上春联后索债者不 再上门讨要之俗),蓄水备肴,贮足春节三日之用。然后共食“年饭”,又称“团圆饭”。年饭多至十碗十碟,图“十全十美之吉”,有几样菜必不可少:鱼,只摆不食,寓“年年有余”之义。旧时山区缺鱼,便以木雕鱼置于席上;圆子,喻“元宝”;粉条,喻“钱串子”;青菜豆腐,寓“保平安”。年饭毕,晚辈向长辈“辞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而后合家围炉畅谈守岁,共叙天伦之乐。 b、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旧谓“正月十五大似年”。 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鬼节”与 蒿子粑粑: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农历三月三。 c、清明 为祭扫祖墓之日。清明前十日至后十日,给亲人坟墓培土修葺,家家插柳于户,求避灾免祸。清明前后至郊外游颐“踏青”。建国后,清明扫墓习俗犹存。 传说: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d、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诗人节”。家家包粽子,“炸鬼腿(炸油条)”,饮雄黄酒,贴钟馗捉鬼图或 张天师剑斩“五毒”(蛇、蝎、蜘蛛、蟾蜍、蜈蚣或老虎)图,门前插艾挂蒲。六安等地有送扇、帽给新女婿之习。 传说:屈原为楚国忧愤跳江而亡,楚人为纪念屈原之死,把这一天作为节日 e、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七月半”、“鬼节”。是夕,举办“盂兰会”祭吊孤魂野鬼,放“河灯”,以彩纸、木片制成彩灯,用船载至河心,点燃灯中蜡烛后,逐一放入水面,致满河灯光闪烁,旧谓此举可为溺死者照明,使其早日超生。 f、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入夜合家围坐赏月,案桌上置香炉及月饼、菱角、柿子、板栗、石榴等果品,焚香叩拜,农村有“摸秋”习俗(摸摘瓜果蔬菜)。 传说:嫦娥奔月。 g、重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