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经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插管术.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经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插管术.ppt

经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插管术 相关 以往:在临床上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多用于留置中心静脉管 目前:国外则更多应用于血液透析导管置入。 锁骨下动脉较深在,不易穿刺并担心穿刺导致气胸及提心术后拔管难以压迫目血,以往极少当作插管的入路。 通过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在此穿插管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在使用5F导管的情况下,拔管后止血并不困难,因为其周围有较强大的肌肉群和韧带包绕,少量出血后即受限制,加上手压锁骨上下区即可有效目血 相关解剖 从临床介入实用度考虑:多选择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 该动脉多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远侧端,向上行走,发出左侧椎动脉后,沿左锁骨后向外走行于第1肋环外缘并移行于腋动脉。 为方便穿刺插管术应用,可将其分为3段:起始段,以椎动脉分出为止,锁骨后(下)段,于锁骨中外1/3止;锁骨外段,于第1肋环外1cm止。第3段及第2段的远段为穿刺靶点。 后、外段周围有坚实的肌肉及韧带。 后段上方与臂丛神经相邻,后方为胸膜顶。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与同外动脉伴行,位于动脉前下方,起于第1肋骨外缘,向内行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 相关图示 双倒锁骨下动脉起始及走行 左锁骨下动脉插管后,显示二者的关系 方法 由于锁骨下动脉 位置较深,其搏动大部分难以触 及,仅在少数消瘦的人可触及到外段搏动因此 ,穿 刺多为盲穿。 销骨下动脉穿刺的进针点多选在锁骨下窝(锁骨外侧头与肱骨头中的凹陷)顶部下方3.0—4.5cm(2-3横指)处,溜肩者稍偏高,平肩者稍偏低。 用无芯18G穿刺针穿刺,主要优点为省去退针等待回血的麻烦,且一旦刺入胸膜腔即可见气体吸入或呼出,可立即退针以防气胸。 方法 穿刺常按体表标志或透视下骨性标志进行。 以锁骨中点外1/3处为体表标志,向其内1cm上1.5cm处穿刺,深度约4-5cm。一般用扇形穿刺法,即由上每穿一针不成功时,针尖向下移约0.3cm,依次进行,直至穿刺针与身体横断面角度为0度为止。穿刺过程中如患者感左上肢发麻则为刺中臂丛神经,说明穿刺点靠上;如穿入锁骨下静脉,证明穿刺点偏前下;如穿刺入胸膜腔,说明穿刺过深及偏下。 方法 如穿刺入胸膜腔,说明穿刺过深及偏下。 透视下将第1肋环外缘的中点作骨性标志,锁骨下动脉常在该点0.5cm上下范围走行。 当常规穿刺不易成功时,此标志十分有用。 若上述二方法均不能刺中,可经股动脉插管至锁骨下动脉,透视下直接穿刺可获成功 左锁骨下动脉的骨性标志 BC为第1肋两端的连线,其中点垂直线D与肋环的交点为较恒定的锁骨下动脉走行区 锁骨下动脉难以穿刺成功的主要原因 术者对局部解剖不熟悉 穿刺深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一般人锁骨下动脉穿刺点距皮肤垂直距离3cm,较股动脉明显深在,深度不够时,即便对准了动脉亦不能刺入。 由于解剖变异或血管迂曲,使该段动脉偏高或偏低,采用扇形穿刺法较易成功。 锁骨下静脉穿刺有两种途径 锁骨下入路 取仰卧位,穿刺侧肩 部垫高,头转向对侧 将锁骨平分为3段,其 内、中段交界点外下1-2 Cm为进针点,针尖指向 胸锁关节后上缘,进针 角度约10-30度,深度约 2-3cm 右锁骨下静脉与骨性标志投影关系 锁骨下静脉穿刺有两种途径 锁骨上入路 体位同上,进针点 选取胸锁乳突肌锁 骨头外侧缘、锁骨 上1cm处,空刺针 与矢状面呈45度角 与冠状面平行或略 向前倾15度角,向 胸锁关节穿刺,进 针深度约1.5-2cm 锁骨上入路穿入锁骨下静脉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