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 约1.14万字
- 2019-02-23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知识 第一章 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
大赛简介 一,创业计划大赛简介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 ),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
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商业可行性报告。
1.起源。创业计划大赛是 80 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科技
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1983 年在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商业计划竞
赛。创业计划大赛不仅催生了闻名世界的“硅谷”,而且在大学的创业
中诞生了Netscape , Excite , Yahoo 等高科技公司。实际上微软、戴尔
等知名跨国高科技企业都是大学生创业的结果。创业计划大赛借用风
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
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
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
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
2.我国现状。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创业计划竞赛。
1999 年、2000 年、2002 年、2004、2006 年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分别承办了第一、二、三、四、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
业计划竞赛。讯飞、中华行知网、澳视等一批学生公司从众多参赛作
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创业计划竞赛已
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道,成为“挑战杯”旗帜下的重要赛事,并
形成两赛隔年举办的格局。
3.创业大赛定位。在我国,举办创业大赛的目的不是为了吸引资
本,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创业计划大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
性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一个载体,是
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
4.创业大赛的流程。预赛:一般情况下预赛都是在全国各高等学
校自行组织选拔,属于对创业大赛的初步认识和准备。复赛:复赛是
从全国各高校预赛队伍中选拔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向相关的主办单位
推荐,需要提交一份比较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正式参加跨校竞赛,这
是创业大赛的最实质阶段。决赛:决赛是创业大赛的最后一个环节,
需要在复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创业计划书,形成决赛作
品,并准备相关的材料进行答辩。答辩环节一般采用封闭式陈词和反
馈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说明本团队的项目,在此阶段已
经有风险投资开始关注。 为参加全国及全省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
计划大赛,郑州大学也每2 年举行一次创业计划大赛,此次学院组织
的创业计划大赛,就是为参加学校大赛准备作品,并争取能参加全省
及全国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大赛的参赛者必须是在校
全日制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至少由
三名同学组成 (建议不超过十人);允许跨院系、跨校组队,但团队
负责人必须是本院的。 2.作品要求:参赛项目可以是一项发明创造、
技术专利,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具体来
源有:①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②经
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 (此种情况下,参赛小组须向组委会提交
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以引用其
产权);③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三,参赛者收获 1、创
业计划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实践形式:通过创业计划大
赛这一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挖掘自己的潜
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发扬光
大。而制订创业计划,更需要同学们加深专业学习,因为这是创业活
动的根本源泉,是创业的基点所在,这将使同学在课堂学习和实践这
两种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中相得益彰。 2、创业计划大赛将塑造一种学
生与社会互动互利求知求学的新模式:从最基本的技术知识到营销、
财务知识,从大量的社会常识到社会发展动态的预测、估计,每一位
参赛者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任务。这是一种真正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
被动型的学习模式的新的互动式的求知模式,创业计划大赛将成为参
与者们掌握这样一种求知模式的契机。 3、创业计划大赛将重点培养
参赛者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责任感:从原始创意到市场调研,再
到财务分析,最终形成执行文案,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有团队的合力协
作、无间配合。不仅需要时间精力上的无私奉献,更需要观点思路上
的互相分享,从而才能真正发现团队的力量以及每个成员的优势。因
此在准备创业方案的同时,也是一个彼此学习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
加强对团队责任感的
文档评论(0)